中評社北京5月4日電/烏克蘭危機愈演愈烈,人們都在關注烏克蘭的戰事、政府軍和反對派對東部地區的爭奪、北約與俄羅斯的兵力部署調動及可能到來的大選。然而,烏克蘭危機所帶來的區域經濟格局正在悄然的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烏俄間地緣政治經濟因素
冷戰結束不僅改變了世界格局,也打破了歐洲傳統的政治和經濟格局。地緣環境的變化提升了烏克蘭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地位,使其在處理對外經濟關係時的回旋餘地變大。冷戰後烏克蘭的地緣空間獲得釋放,成為歐盟、北約與俄羅斯爭奪的焦點,烏克蘭面臨多重選擇和挑戰。俄羅斯的地緣環境惡化,導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需求在增加,為擴大戰略緩衝區俄羅斯增加了對烏克蘭控制。北約為了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也加強了對烏克蘭的爭奪。歐盟為了擴大經濟圈、保障其能源通道安全也加大了對烏克蘭的工作,特別是中東歐加入歐盟的國家更加希望烏克蘭的加入,因為,烏克蘭是歐洲地區大國,這樣可以增加後加入歐盟國家的影響。
烏克蘭的地緣優勢成了歐盟、北約與俄羅斯爭奪的焦點。2005年5月19日,烏克蘭放棄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四國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協議,使俄羅斯感到了控制能力的下降,多次以石油為武器對烏進行制裁。
蘇聯的解體不僅是國家領土的分裂,還帶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變化。蘇聯時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產業政策是導致烏克蘭與俄羅斯經濟在短期內相互高度依賴的重要原因。缺少了烏克蘭的參與俄羅斯主導下的獨聯體經濟一體化將受到重大影響。烏克蘭是原蘇聯時期的重工業基地,大量軍事工業基礎設施都配置在烏克蘭,如飛機、航空發動機、艦船、航母、鋼鐵的主要生產基地。俄羅斯離開了烏克蘭的航空和艦船製造業,只能另起爐灶重新建立配套工業基地。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因素導致經濟關係不斷變化。西伯利亞的石油和天然天通往歐洲的三條主要輸油管線都要經過烏克蘭,這裡就成了俄羅斯能源運輸、出口體系的重要開關,與經濟合作的矛盾前沿,能源輸送多少和價格成了俄羅斯抑制烏克蘭過境經濟的主要手段。由於缺失仲裁和協商制度導致烏克蘭與俄羅斯經濟矛盾激化。加之烏克蘭與俄羅斯在國家實力上存在懸殊的差異,在處理與俄羅斯的經濟關係時缺乏有效的制衡手段,而俄羅斯經常把經濟問題當作實現安全和地區一體化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