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農民對“清官”的認知
在政治認知方面,農民依然有比較強烈的推崇清官的傾向。在我們的訪談材料中,受訪者對中國社會需要清官這一點,表現了驚人的一致性。清官至少在價值和理想上得到他們的充分肯定。在農民看來,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實中,清官比貪官都要好得多、強得多,這是他們的共同看法。農民對清官非常推崇和認可,一方面說明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清官與貪官的故事深入人心,更與農民對官員普遍腐敗的認定和對貪污腐敗的憎恨緊密相聯。從總體上看,絕大多數農民都認為中國需要清官,而且期待清官。只是他們從現實中發現,清官並沒有期待的那麼多,反倒是他們所認為的貪官比較多。
在本研究的216位受訪者中,有185位在自由表述過程中都提到了對清官的看法。其中,173位明確認為中國需要清官,只有12人有不同意見。但進一步深究又會發現,認為中國需要清官的人當中,又大都同時表達出對中國能否出現清官的懷疑。農民一方面覺得國家的治理需要清官,但又覺得現實中很難有清官,這構成了一對基本矛盾。農民對於清官的矛盾心態還表現在,一方面他們覺得中國社會需要清官,另一方面他們也看到,清官並不能解決中國的全部問題。這至少說明了部分農民在清官問題上,其認知和理解已經趨於理性化。
三、農民對“民主”的認知
作為現代政治的基本價值和制度安排,民主不僅包含抽象的政治哲學內容,還意味著複雜的制度邏輯。但從最為日常的意義上看,民主最主要的就是讓普通公民或社會成員能夠說話、選擇和決定。在制度形式上,民主最通俗的體現就是,凡涉及大家切身利益的事,就應該讓大家充分參與。在這個意義上,農民並不都缺乏對民主的理解。在涉及民主話題時,農民的表述包含了民主的重要方面:人民當家作主,開會討論,公開,通過一定渠道反映民意,等等。人民當家作主,這是農民對民主的本質主義的理解,與主流的民主表述一致,這顯然是受到了新中國建立以後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開會討論,公開,這涉及到民主的形式,農民的這種理解非常直觀。但在受訪者對民主的理解中,不能接受“拉幫結派”這樣的現象,認為它與民主不相容。這可能是中國人的民主觀中的一個普遍傾向,既與自古以來主流觀念對結黨的反對傳統有關,也與中國的“人民民主”話語和邏輯有關,具有整體主義民主觀的色彩。
在閱讀訪談材料的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一個大致的趨向:越是落後的農村,農民對村民自治和鄉鎮選舉的評價越低,也越冷漠或不重視。這其中主要是因為,經濟落後的農村,鄉村範圍內的利益關聯度弱,因而農民對村民自治和鄉鎮選舉的參與度不高,因此評價也不高。同時,因為看到當地經濟落後的現實,他們會將此與鄉村幹部的領導不力聯繫起來,而鄉村幹部正是通過村民自治和鄉鎮選舉產生的,他們對這兩項制度的民主真實性和效果自然產生質疑。從這個意義上講,落後地區更需要的,可能是經濟發展和日常治理,而不是單純的民主投票。也因此,中國的基層選舉沒有必要一刀切,日常監督比選舉更重要。而相對發達的農村,對村民自治和鄉鎮選舉的評價也比較低,但認為村民自治的必要性較高。有利益存量和利益分配的問題才有民主的必要性。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村幹部可以動用或影響的資源比較多,因此對村幹部的競爭會比較激烈,普通村民也認為採取民主選舉的辦法是相對公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