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越亦鬥亦合 開戰機率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5 08:49:58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中越兩國衝突因歷史和南海資源等原因,短短40多年間,先後爆發3次較大規模陸海戰爭。中方在習近平上台後,對“核心利益”展現日益強硬姿態;越南則挾美國撐腰,及對戰過法、美、中3大強權國家的歷史一步不讓。但大陸著名石油政治研究專家龐昌偉認為,中越現今大量政經利益交織,“為爭油開戰是可笑的”。

  中國時報報道,中越衝突原因夾雜歷史與利益。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收復南海諸群島,公布南海11段線(即地圖上U字形)海疆。中共建政後,1953年為向越共示好,將“11段線”中北部灣(廣西與越南交界海灣)兩段去掉,成為“九段線”,即現今大陸南海版圖。

  1958-1973年聯合國海洋法規明確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及發現南海有豐富油氣田後,越、菲等國陸續公布專屬經濟區及領海基線,皆與九段線有部分重疊。

  越戰開打後,中國作為1950年全球第一個承認越共政權的國家,兩國達成暫不解決領海爭議,直至越南統一。沒想到1973年,北越宣布容許外資在南海開採石油,兩國爆發海戰,中共收復西沙群島。

  1975年越共統一越南後,利用當時中蘇交惡背景,馬上把中國踢一邊,全面靠向蘇聯,國內排華運動風起雲湧。鄧小平於1978年復出後,決定對越南局部開戰“給與懲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