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美實質軍事合作還不及80年代水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9 17:53:46


 
  1980年1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布朗訪華,標誌著兩國軍事合作正式開始。布朗回國後,美國對解放軍放寬軍售限制,大陸的定位從原先的Y類(對華約國家)成為P類(對新國家集團)。

  作為回應,當時的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劉華清和國防部長耿飆在同年5月率領軍事代表團訪問美國。習近平當時作為耿飆的秘書,隨同赴美。劉華清登上美國航母“突擊者”號的照片,成為解放軍接觸現代化軍事的象徵而流傳多年。兩國關係早在尼克松時代就解凍了,但高層軍事領導人互動,以及展開軍售在內的軍事合作,直到此時才啟動。

  里根時代的第一任國防部長溫伯格,於1983年9月來到北京。溫伯格宣布了兩國軍事關係的三大支柱——高層互訪、功能性交流與合作、對大陸防禦性武器軍售。溫伯格在回首往事時曾表示:“我們相信並讓中國人相信,我們真誠地想幫助他們,他們有必要接受我們可能給予的這種幫助。同時我們也相信,我們已使他們確信我們不會做得過火。”

  上世紀80年代的蜜月期,中美軍事交流一度達到頂峰——高級軍事領導人互訪頻繁,軍售項目引起世界關注。對解放軍而言,這是第二次放眼看世界、追趕現代化的契機,各軍種領導人紛紛接受美軍邀請訪問。如空軍司令員王海於1987年應美空軍參謀長邀請訪美。王海對美方向解放軍開放超過預想範圍的營地和設備感到欣慰,他承認參觀活動使自己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如指揮系統的自動化建設、基地建設、老舊飛機的存放與維修等,對我們都很有啟發”。

  80年代末,兩國軍事關係一度出現斷絕,直至1993年美助理國防部長傅利民訪問北京,結束了長達4年的軍事高層接觸禁令。之後受美國對台售F-16戰鬥機、黃海“小鷹”號航母事件、李登輝訪美、台海危機、炸使館事件、南海撞機事件的影響,兩國軍事外交關係起起落落,但始終沒有擦槍走火。

  2007年,在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和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的努力下,兩國建立了國防部直通電話機制,即“軍事熱線”。這讓雙方建立起便利的溝通方式,促進高層軍事領導人持續的互訪,也為減少因緊急意外造成外交誤判起到重要作用。

  為構建中美新型軍事關係,2014年中美兩軍將積極推動構建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以及公海海域海空軍事安全行為準則。兩軍還將在聯演聯訓領域擴大合作,用更多合作實踐良性互動。

  只是,截至目前,中美兩國實質性的軍事合作關係再也沒有恢復到80年代的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