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全國看病中心”折射醫療資源失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0 14:19:50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日前,記者了解到,由於北京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大量外地人口進京看病就醫,使北京三級醫院不堪重負,也加劇了城市人口和交通負擔,甚至被戲稱為“全國看病中心”。

  北京日均70萬外地患者看病,這樣的數字讓人倍感錯愕。為什麼患者紛紛湧向北京?因為技術手段先進和技術力量雄厚的權威性,相對的是地方技術手段的落後和技術力量的薄弱。據衛生部公布的數據,目前全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醫院。正是這種醫療資源結構的失衡,讓北京成為“全國看病中心”。

  自醫改啟動以來,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弱的步伐,未曾停歇過。遺憾的是,目前仍沒有從根本上緩解大城市大醫院門庭若市、基層醫院門可羅雀的現象。京冀地區醫療資源布局嚴重不均衡,醫療秩序不夠合理。原因在於:一方面,醫療資源質量地區差距較大,導致大量外地病人到北京就醫;另一方面,由於醫療體系不夠完善,醫療資源緊張與資源浪費現象並存。

  對此,筆者為醫療資源結構失衡開出幾道“藥方”:一是加快調整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格局。二是政府應適度控制大型醫院擴張,把有限的資金用於基層醫院和基本醫療,改善基層醫療機構條件,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從而讓更多病人放心地在基層醫院看病。三是要改變衛生投入結構,重點向與北京毗鄰的基層社區衛生機構傾斜。四是從根本上改變舊的醫療體系,建立新型醫療體系,從體制上、從行業管理上重新整合新的醫療機制。

  說到底,北京成為“全國看病中心”,不論是對本地人還是外地人而言,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資源的浪費。基於此,推進首都醫療資源向周邊省市疏解,切實提升河北及周邊省市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已顯得刻不容緩。

  (來源:《廣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