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奧巴馬自辯“柔弱”外交難平質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30 09:39:05


 
  沒有提及“亞太再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闡述餘下兩年多任期外交重點的演講中,奧巴馬沒有一個字提及被視作他外交重點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美聯社報道,或許是將主要精力集中於回應批評聲,奧巴馬從更宏觀角度闡述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承擔的角色,從而沒有提及“亞太再平衡”。從現實角度講,敘利亞衝突、伊拉克暴力形勢、美伊核對話、巴以和平進程以及烏克蘭危機,都從一定程度上衝淡了奧巴馬政府對亞洲戰略的關注度。

  這與他2011年11月在澳大利亞的另一次外交政策主旨演講形成鮮明對比。那次演講中,奧巴馬高調闡述美國的亞太戰略,稱在21世紀的亞太地區,“美國正全面參與進來”。

  不過,奧巴馬還是對亞洲事務略有提及,或許給美國的亞洲地區盟友帶來些許寬慰。他說,地區爭端如果最終影響到美國盟友,“不管是烏克蘭還是南中國海,或者世界其他地方”,可能會招致美國的軍事行動。

  奧巴馬也承認,國會參議院至今沒有批准旨在定義各國對海洋資源使用的權利和義務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因此無法致力於幫助解決亞洲地區海上爭端。

  不少批評者未被說服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奧巴馬及其助理先前已經零碎闡述過這次演講中的不少觀點和主張,如今只是將這些內容“糅”成一篇連貫的外交政策展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國家安全事務分析師彼得·伯根認為,奧巴馬在這次演講中所闡述的外交政策理念可以簡要歸納為:將美國使用武力的前提條件約束至保護美國核心利益;盡量保持理性,抵禦這個國家可能因被激怒而動用武力的誘惑,避免伊拉克戰爭那樣因盲目動武而招致的沉重代價。

  對於奧巴馬“非軍事”選項的辯解,不少批評者顯然沒有被說服。

  “現在有一種普遍擔憂,在奧巴馬領導下,美國正處於撤退模式,”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資深成員、共和黨人馬克·索恩伯裡說,“這個總統即使有演講天賦,也改變不了他在軍事上軟弱以及在世界上失信的現實。”

  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認為,奧巴馬故意將批評者描述成“好戰分子”,來擺脫他外交政策給外界留下的軟弱印象。“不幸的是,總統先生扮演兩種極端觀點之間的理性角色,暗示他政策的唯一替代方案就是在全球各地單邊使用武力,”麥凱恩說,“事實上,沒有人這麼認為,這樣暗示的做法並不誠實。”

  位於華盛頓的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戈登·亞當斯認為,奧巴馬所說的話言過其實,已經超出美國力所能及。

  “我們(美國)應該是不少問題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但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要讓我們相信我們能通過武力或者善意解決這些問題,只是一個神話,我們再也沒有這樣的能力了,”亞當斯說,“這不是美國的衰退,而是全球系統本身的再平衡。” 文/徐超(新華社特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