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疆反分裂關鍵在喀什 中俄須背對背團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31 00:31:33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5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針,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個總目標,以推進新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引領,以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為基礎,以促進民族團結、遏制宗教極端思想蔓延等為重點,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新疆。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文木在環球網發表文章說,進入21世紀後,在中國至歐洲的陸上絲綢之路開通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中國西陲的安全壓力也將同比增大。如果此時俄羅斯真的像美國一樣也從中亞抽身—這應是日本右翼分子目前希望看到的前景,那麼在今天的地緣政治格局中,中國將難以填補在中國西陲出現的地緣政治真空,俄在中亞的存在符合中國的利益。

  西北地緣環境向漢唐回歸

  從歷史看,在海路尚未開通之前,對中國安全影響最大的是西線絲綢之路,出河西走廊以後,進入中亞的線路依天山分為北疆和南疆兩線:位於北疆的絲綢之路地勢東高西低,西進困難而東出容易。南疆線路沿塔里木盆地北南兩線分為北道和南道,以帕米爾高原為西界,其地勢西高東低,從西入疆容易而從東出疆卻十分困難。

  蘇聯解體後,中亞諸國與俄羅斯和中國共同成立上海合作組織 ,“陸上絲綢之路”再次對中國開放。2011年,起始於中國重慶經新疆出阿拉山口至德國杜伊斯堡的渝新歐國際大通道全程開通,這反映中國西北地緣政治環境有向漢唐形勢回歸的趨勢。

  但這種回歸帶來的不僅是漢唐機遇,更是漢唐必須獨立應對的安全壓力。羅馬力量尚未東擴時,漢朝必須獨立應對近乎覆蓋整個蒙古高原的匈奴等部落群的安全壓力;兩漢傾其國力將匈奴趕上西遷之路,由此造成西羅馬帝國的解體及歐洲力量從中東退縮。歐洲退出造成伊斯蘭力量在中東的興起和擴張。這又迫使唐王朝必須獨立應對北面突厥南下、西面大食東擴的壓力—這樣的壓力在16世紀俄國東擴後從西北逐漸移至東北。

  喀什是反分裂的關鍵地帶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戰略力量從中亞收縮及近期美軍從阿富汗完成撤軍留出的戰略真空,將使伊斯蘭國家及在抗美入侵中新崛起的政治力量自唐王朝之後再次在中亞集結,8世紀出現在中國西陲的“黑衣大食”形勢再次東向中國進逼。

  帶有規律性的歷史經驗表明,東帕米爾高原是影響中國西陲安全的戰略制高點:唐朝高仙芝就是通過率先控制這個制高點,才成功反制了大食的東擴並由此使大唐西陲獲得近一個世紀的相對穩定,這從西北方向大大減輕了安史之亂期間國家遭到的破壞。從唐之後的歷史經驗看,如果不能控制帕米爾高原,那麼扼住喀什地區,也就扼住了中國西域反分裂鬥爭成敗的關鍵地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