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高考生源危機未解除 出國潮或倒逼高校改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6 18:12:07


 

  倒逼高校改革

  隨著“生源危機”的蔓延,高校也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應對。《2014年高招調查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在全國高考人數持續下降的大環境下,不少985高校悄然調減招生計劃,以確保質量。

  譬如,武漢大學2010年、2011年的本科生招生計劃維持在7900人,但2012年、2013年持續下降,到2014年的招生計劃為7400人。而中國農業大學的本科招生計劃則從2010年開始逐年下降,到2014年的招生計劃已經不足3000人。而一些相對冷門的二三級院校,其面臨的“生源危機”則更為明顯。深圳一些教學質量本來不錯,但地處偏遠地區的211高校,以及一些農林院校,也頻頻遭遇無人報考的尷尬。

  “目前高校等級化體系嚴重,很多學生要進一本院校、985院校、211院校,甚至出現了不進一本就不上大學的觀點。”熊丙奇表示,在高等院校分三六九等的情況下,生源再擴大,學生的選擇面也是有限的。這就意味著,高校如果要重塑競爭力,需要推進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打破教育等級制度,給學生創造多元的教育選擇。

  而事實上,縱觀中國兩千多所高校,專業設置雷同,同質化現象嚴重一直是高校弊病之一。缺乏明確的特色與定位,也是高校在面對“生源危機”時難以應付的原因之一。

  “要應對危機,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辦學自主權交給他們,讓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結合社會的需求來進行辦學。”熊丙奇說。他進一步指出,如果要讓學校辦出自己的個性和特色,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賦予學校自主權利,讓學生和社會的需求來倒逼學校自覺提高辦學水平,“這其實是由於學校沒有辦學自主權而導致教育質量的嚴重同質化和空虛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