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高考讓中國上下“手忙腳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9 08:40:27


7日,特警在武漢市第十一中考點為高考護航。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葡萄糖擺在身旁,每晚都做頭部按摩,父母接下來幾天請了假,姐姐也從北京趕了回來。河南的鄭繼超(音)準備參加高考——在苦讀了12年和做完了成堆的家庭作業之後。

  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6月6日載文《中國學生的強度測試》,文章說,7日,近940萬學生參加高考,為個人的前途而戰。這次考試決定了誰能上大學並因而有望找到好工作。在高等教育以外,中國只提供很少的受教育途徑。對於面點師和木匠這類職業,中國人往往是“邊幹邊學”。

  而鄭繼超既不想當面點師,也不願意成為木匠。她要上大學。家人是這麼決定的。考上大學不容易。18歲的她生活在小鎮,農村的教育水平遠遜於大城市。此外,大城市的大學為本地學生保留了一定的入學名額。所以鄭繼超必須比北京的同齡人更努力地學習。她說:“這不公平。”

  據報道,許多中國人覺得高考期間的種種禁令也不公平。中老年婦女夜間愛跳的廣場舞被禁止了。為了學生能集中精力溫習功課,工地也不許發出噪音。就連警車和救護車也不許鳴笛。有些家長組織起來阻斷交通,迫使汽車遠遠繞開自己心肝寶貝正在解題的考場。一切都進入了緊急狀態。

  據說考生數量逐年減少。多數專家認為出現了逃避高考的現象。有些農村學生根本不報名參加考試。如果考上了大學,卻付不起高昂的學費,那考上了又有什麼用?而付得起學費的家庭往往直接把孩子送到西方去上學。許多中國人說,這些學生由此避開了國內的高考壓力,也享受了一種比較自由、個性化的教育。

  鄭繼超的家庭負擔不起女兒出國留學的費用,但女兒應該出國。所以她應該在大學攻讀外語專業,全家人都這麼決定。也許是西班牙語——對中國人來說發音簡單。要不就學俄語?這方面有前途,父親、母親和姐姐說。

  而鄭繼超想學什麼呢?她回答:“高考考完再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