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香港零售業在四月份急挫,銷售量下跌9.5%,而銷售額更跌了9.8%;原因是高檔商品,如珠寶、名錶等的銷情更慘淡,跌幅高達39.9%。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若此趨勢持續下去,將會影響經濟及就業情況。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零售業出現這樣急劇的下跌?這是否已形成趨勢?並會怎樣發展下去呢?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今天在am730發表文章指出,近年香港零售業的興旺,動力主要來自內地自由行的遊客。但若果純粹從內地訪港遊客的數量來看,近期來港的內地遊客數量未見減少,那顯示:要麼是來港遊客的質素有變,要麼就是消費偏好有變。
中國是新富起來的國家,加上中國人喜歡炫耀,喜歡穿名牌,戴名錶,配首飾,以自顯身價;照道理,這副脾性不會一下子改變。因此,內地遊客的消費模式出現改變應該不是自發的,而是被動的。坊間估計,此乃中央嚴打貪腐的副作用。
據說,內地正研究要官員申報財產,並以財富與收入是否相稱作為檢查官員是否廉潔的準則。事實上已有官員因手戴名錶,被人拍照後放上互聯網,弄到丟職受查。現時官員已普遍不敢接受太名貴的禮物。這種情況已導致買禮物討好官員的行為大減,因而令本港的零售業也吹起寒風。
此外,內地政府的貨幣政策仍收得很緊,很多企業都有資金壓力。做生意的人要準備資金去挽救自己的生意,自然沒有心思去購買奢侈品。若然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香港的零售業可能要進一步依賴遊客的數量,而非遊客的質素(消費能力)。
可惜,偏偏在這個時候,香港民間有一股聲音,要求減少內地來港遊客的數量。若然在內地遊客的消費能力下降的同時,連人數也受限制,那香港的零售業一定會雪上加霜。之前急劇擴張的分行網絡可能要收縮,人員要裁減,失業率會上升,連帶工資水平也會受壓。
有一點香港人可能沒有留意的是:香港部分人排斥內地客的言行,對有消費能力的內地客的影響,遠比水貨客大。
走水貨是為了搵食,他們即使遇到不友善對待,也只能啞忍,但明天一樣要繼續走水貨。因為只有香港可以提供這種機會──香港的稅低,又鄰近內地,只有一橋之隔,交通成本低。他們每天只賺幾百塊錢,買不起機票去歐洲走水貨。
相反,有能力作高消費的內地客,他們每次消費數以萬計,機票的花費可能只佔他們總消費的一個小部分,他們自然更有條件去較遠的地方去購物。他們的選擇多,就更加不願意在香港受歧視。因此,香港那些本土主義者的狹隘歧視行為,只會令遊客的質素不斷下跌。有條件的人都不會喜歡看他們的嘴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