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破格錄用“奪刀少年”,有何不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12 09:11:41


教育部看望慰問“奪刀少年”
  中評社香港6月12日電/江西兩名少年勇奪歹徒手中尖刀,救下一車人,兩人卻因身受重傷而錯過高考。社會對其維護正義所作的努力表示肯定。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都向兩人伸出橄欖枝,不料卻把他們推入了另一場關於公平之爭的輿論漩渦。

  美國《僑報》6月11日載文《破格錄用“奪刀少年”,有何不可?》,文章說,今年高考,有939萬人走進考場。“奪刀少年”如非這場意外,也會是龐大群體中的成員,此刻正苦等發榜。但由於奪刀救人的偶發事件,他們名聲在外,也得到了更便利的入學機會。

  對於大學該不該破格招收“奪刀少年”,在5萬多人參與的調查中,近兩成網民反對。有人“提醒”歹徒小心今後出現“高考前集體奪刀”現象,有人直言破格錄取影響高考公平。

  高考作為中國社會公認的“最公平”的選撥方式,雖然“一考定終生”屢遭批駁,但仍作為主流的人才選拔機制,主宰著每年千千萬萬青少年的命運。高考被視為年輕人打開社會成功之門的第一把金鑰匙,更是寒門弟子“鯉魚跳龍門”的主要上升通道,因為唯有高考成績好,才能上好大學,也才能增加出人頭地的機會。

  於是,在大眾潛意識裡,高考被神聖化了,一個普通的入學考,被賦予矯正社會不公、貧富分化、階層固化等痼疾的重大使命。這已超出高考的基本內涵,成了高考“不可承受之重”。在這種邏輯下,一切繞過分數標準而獲得的大學通行證,都自然而然被列為質疑的目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