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英文:馬政府自由經濟邏輯有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16 09:22:09


蔡英文
  中評社台北6月16日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發表文章,題為“馬政府自由經濟邏輯有誤”,文章內容如下。

  為“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打著自由經濟的名義,但摧毀的是自由貿易和公平貿易的精神。這樣說,因為台灣一直是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的自由化模範生,從國際通用指標衡量,無論是商品或服務市場的開放程度,台灣皆名列前茅,更大幅領先競爭對手韓國,但因為來自對岸中國的打壓,台灣在對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以致在出口商品及服務的市場可及性上吃了大虧。

  不同於新加坡、香港等城市經濟,台灣有相當規模的農業和製造業,以及依附這些產業的龐大服務部門,面對市場“進入易、出去難”,應該致力打開國外市場,確保台灣享有公平貿易的待遇;另一方面,更須大力強化產業發展基礎,尤其是農業及弱勢產業,以因應區域經濟整合潮流及市場進一步開放。

  忽略產業轉型升級

  馬政府“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卻是建立在一個完全錯誤邏輯上,認為只要“開放”自己的市場,台灣經濟就會興盛繁榮,完全漠視很多“國內”業者多年來打得是一場不公平的貿易戰爭,更忽略應協助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責任。 

  基於錯誤邏輯,馬政府試圖透過“自由經濟示範區”標籤,片面開放台灣市場。根據示範區特別條例規定,各種產業園區包括自由貿易港區、農業科技園區、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各地產業園區,以及主管機關及縣市政府新選定的區域,皆可申請成為示範區;區外事業只要在示範區設立公司,其區外的工廠或營運部門,也可成為示範區一部分;不適合在實體區發展的服務業,只要申請核准,也可化身為“示範事業”。而只要打著示範區或示範事業名號,就可以享有貨品或服務進口(包括目前管制進口的中國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及尚未開放陸資投資的服務業皆可開放)、租稅優惠、人員進出等特殊待遇。 

  試問:這種片面開放市場、遍地開花式的自由經濟示範,會不會讓台灣對外談判籌碼流失?會不會讓“國內”出口的農工原料及加工產品被免關稅進口的外來原料╱產品所取代?會不會讓既有產業管理體制四分五裂?會不會因大量行政裁量空間造成種種弊端與後遺症?答案不問可知。 

  台灣已是成熟開放的經濟體,宜透過國際談判讓“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放作為相對打開國際市場障礙的交換條件,使權利和義務對等;片面開放市場不應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政府當務之急,是全力推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集中力量和資源,負起責任推動核心產業或策略產業的發展;如部分開放、鬆綁及優惠措施有助產業升級,應“全國”一體適用;如有集中發展必要的策略產業,宜視客觀條件規劃建置策略性園區,但園區數目在精不在多,切忌天女散花。 

  所以,“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應依上述理念大幅翻修,讓台灣經濟能實質受惠,而不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