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港媒:安倍折戟七國集團峰會的啟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18 10:00:17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安倍在七國集團峰會(G7)期間表示,烏克蘭問題與亞洲的局勢存在“聯動”關係,不遺餘力地要求西方國家譴責中國在東海、南海所謂“以實力改變現狀”的行為。然而,事實再一次證明,西方國家雖仍對中國抱有偏見,對東海、南海誰在“挑釁”的事實也不甚分明,但基本理性還是使它們拒絕與日本安倍政府捆綁在同一輛“反華”戰車之上。

  近一個時期以來,安倍政府不斷利用國際多邊場合抹黑中國,企圖將日本塑造為遭受中國欺侮的“受害者”,國際法和國際規則的“執法者”,亞太地區安全的“守護者”。今年3月,安倍在七國集團海牙臨時峰會上提出,應對中國的強硬“挑釁”是亞洲和整個國際社會的問題。5月初,其訪問歐洲時再次炒作對東亞緊張局勢的擔憂,在當月月底擧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安倍稱中國“企圖將改變了的現狀固定下來的行動應被譴責”,這顯然是指在中方有力反制日本“購島”之後釣魚台如今已形成中日共管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安倍在此次七國集團峰會上採取了“拉俄、遏華”的策略,即在烏克蘭問題上與美歐保持步調一致,又竭力維持與俄羅斯的關係,以便集中對抗中國。據說,安倍在峰會晚餐會上表示,“俄羅斯是負責任的國家,讓其參與解決國際問題非常重要”。

  日本之所以特意“討好”俄羅斯,一是因為擔心惹怒普京,將使日俄解決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問題的希望更加渺茫,且日本將同時面臨中俄兩大鄰國在領土問題上的壓力;二是日本試圖擴大從俄羅斯的能源資源進口,以降低對中東地區的依賴。5月普京訪華期間,中俄簽署價值約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供應合同,對日本形成很大震動,出現“東西伯利亞的權益正被中國資本吞噬”的恐慌論調。維護日俄關係穩定,對於日本加快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殊為重要。

  美國總統奧巴馬之所以拒絕在峰會期間與安倍擧行單獨會談,恐怕與日本對俄羅斯的曖昧態度不無關聯。此外,美國對於安倍政府在“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問題上始終不願作出實質性讓步感到極為不滿,按照前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的話來說,如果TPP談判失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將“更多地受到全面質疑”。

  安倍力促七國集團峰會“點名批評”中國的圖謀未能得逞,它反倒帶來中國以下幾點重要啟示。一是安倍政府構建對華包圍圈的努力難以奏效,尤其是歐洲國家並不買賬,安倍主動挑起事端,中國應加大與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戰略溝通,使其明白在釣魚台等問題上到底是誰在“挑釁”。二是應注重利用俄羅斯因素打擊日本的“軟肋”,中俄關係目前進入歷史上的最好時期,強化對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僅有利於中國抗衡來自美國的壓力,也將在壓制日本方面有所助益。

  最後,奧巴馬政府雖然總體上傾向於深化美日同盟關係,但對安倍政府過分“挾美遏華”的圖謀亦已察覺,美國重要時政刊物《國家利益》刊文指出,日本身上仍存在“冷酷、自我和忘恩負義”的特性,仍會將“自身狹隘的自我利益置於自己盟友的利益之上”。

  (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趙明昊 來源:香港《成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