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地經濟融合 香港角色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14-06-21 01:19:08


第一節研討會嘉賓,從左到右分別是主持人張萬達,廖柏偉,謝國樑,尤安山,張燕生和張家敏(中評社 李仕奇攝)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記者 廖梓達 實習記者 李仕奇 鄧冠英)由全國港澳研究會主辦的“香港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研討會20日在香港召開。研討會分為兩節,在前半節中,來自內地和香港的官員及學者以中港經濟融合為主題,分析香港經濟的優勢和劣勢。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上海社科院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尤安山指出,香港經濟競爭力位列全國之首,希望香港能加強與內地交流,進行互補,帶動內地經濟發展。

  尤安山首先介紹了上海自貿區的現狀和願景,並表示,上海自貿區的特點是在體制內的創新,主要在外資管理、金融體制改革以及服務貿易對外開放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然而,他認為,上海自貿區現階段“難以匹敵香港自由港經濟體系的競爭力”,對香港的影響有限,並不會取代香港。尤安山又指出,香港作為全球公認的經濟自由港,在金融投資貿易等方面積累了較為成熟的經驗,對上海自貿區有“標本”作用,希望滬港之間能夠加強合作交流,在兩地存在差異化的領域進行互補,共同提升經濟規模。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香港在經濟體制、物流體系和國際化上優勢明顯,在國家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強調,內地需求結構、供給結構以及人力結構都在轉型當中,但相應的配置卻並沒有跟上。因此,張燕生建議,香港需要與內地要在更高層次上進行交流,增強開放體制合作,提升境內、跨境、境外一體化綜合運作能力,並進一步擴展國際化優勢,包括國際化的人才、資本、產業、市場以及綜合服務功能等領域。他最後稱,希望香港在幫助內地產業結構轉型的同時,利用好這個機遇和商機,為香港經濟日後的轉型做好準備。

  同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的張家敏以香港服務業發展為例指出,香港服務業進入內地市場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在內地接單,由香港辦公室進行處理的方式很可能是主流運作模式,能夠擴大香港經濟活動量。但他直言,這種模式不會長期持續下去,很可能會受制於內地飛速發展的服務業。以此為鑑,他認為,香港需要有恰當的策略和政策配合香港經濟進入內地,推動產業結構的多元發展,提升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