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台灣政治帶有嚴重的悲情成分,這已經成為了台灣必須付出的沉重代價。
在兩岸關係方面,台灣實際上一直享受著正面發展的和平紅利。但是,台灣的政治意識上,卻感受不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面意涵,主要原因是被政治悲情籠罩。
台灣的政治悲情是很過分的,有專家指出,台灣的文化在相當程度上是一種“逃避與悲情”的文化。台獨人士有意利用這種悲情,煽動民粹情緒,將幾百年來台灣人民的苦難,歸結為始終受外來政權統治。靠悲情,民進黨在建黨不久就贏得近30%的選票。從1996年李登輝與“台獨”合流開始,就通過刺激大陸、製造悲情以騙取同情。民進黨2000年走向執政以後,控訴的對象由國民黨成了大陸。直到2004年的選舉,陳水扁一再以刺激大陸的方式,製造“又被大陸迫害”的假象,騙取台灣人民的同情支持。在悲情的氛圍下,理性降到次要地位,為民粹英雄提供了舞台。
對於悲情政治,國民黨束手無策。
可以說,國民黨以及馬政府也被這樣的悲情政治綁架了,掙扎不出來。尤其在選舉政治中,不得不承認悲情、附和悲情,甚至也想利用悲情,然而,在這個方面,國民黨黨絕對無法超越對手,這是莫大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