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相對於近年兩岸經濟合作大步向前推進,當年李登輝在兩岸經貿關係上實施“戒急用忍”政策,以及陳水扁所謂“積極管理”,被輿論稱為“鎖國”。民進黨與獨派媒體也就反過來抨擊馬九做的是“鎖進中國”。
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文章指出,兩岸經貿關係涉及台灣經濟的存續與發展,直接關乎民眾的切身利益,如果摻入過多的政治考量,尤其是統獨問題,那麼李、扁路線就將續有群眾跟隨吶喊,以致拖累台灣經濟。三月學潮的背景正是對想像“鎖進中國”的恐懼,造成兩岸已簽署達一年的服務貿易協議,受民進黨阻撓而遲遲未能通過“立法院”這一關。
最近,有志角逐美國2016年大選的前國務卿希拉里,在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表示,台灣在經濟上愈依賴大陸,會影響政治的自主性,變得愈脆弱。這段話合乎民進黨與獨派媒體的口味,也是三月學潮形成的背景,所以被“反中恐共”人士大肆運用來批馬。
然而,台灣若謀求在經濟上遠離大陸,完全不切實際。台灣赴大陸投資上市上櫃公司,達1122家,佔全部上市上櫃公司的78%,這是市場導向的結果,無法以人為手段加以改變。反而由於近年兩岸經濟合作走向制度化、機制化,台灣才得以在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接著完成和新加坡、紐西蘭簽署求之多年的經合協定。
更因整體兩岸關係的改善,日前在台舉行的“張王會”,達成的共識之一是“盡快啟動共同研究工作,務實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與可行途徑”。這就開啟了大陸支持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之窗,那麼台灣就可擴大和其他經濟體的關係。
誠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六月二十四日在華盛頓指出,台灣若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取決於大陸是否同意。換句話說,台灣愈是害怕發展兩岸關係,愈是會被排除在區域經濟整合之外,而這已從李、扁路線和近年馬政策的比較,獲得了實證。
又如台北市美國商會刊物“TOPICS”四月號社論指出,如果兩岸服貿協議被封殺,世界其他經濟體將不願和台灣談判自由貿易,台灣的經濟將只能依靠大陸,“豈不是極大的諷刺”?這實在值得抵制兩岸服貿協議者省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