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南早:中國為何不急於解決領土主權爭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10:21:53


  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2012年年初,中共十八大即將召開之前,我受邀參與製作及主持一個電視系列紀錄片,並擔任記錄片撰稿人。這系列記錄片面向國際觀眾,旨在頌揚當時即將退休的中國領導人的成就。我可不適合做這種事,而且我也認為,歌頌和讚美並無法體現中國真實的一面。

  相反,我建議探討一下習近平率領的中國新領導人即將面臨的問題。一晃兩年過去,我們與上海東方傳媒集團聯合製作的一連五集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China's Challenges)現正在美國公共電視台(PBS)以及多個國家播出。

  紀錄片探討中國需要如何改變才能實現習近平的中國夢,分析中國領導人面對的五個核心問題:社會關注問題(醫療、住房和退休養老);經濟轉型和污染;創新和高附加值產品;政治改革;理念和價值觀。

  這系列紀錄片獲得年度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我們之所以能夠製作出這樣一輯紀錄片,完全是因為中國致力於揭露和詮釋其複雜的內部問題(當然範圍仍然有個限度)。

  過去,中國媒體從來不報道負面消息,如天災或人為災難事件。中國領導人長期奉行家長式作風,力求避免讓不幸的消息“打擾民眾”。

  2003年的沙士疫情為中國當局敲響了警鐘,說明在當今社會已不可能隱瞞壞消息,領導人企圖遏制負面消息的行為,只會引發惡意謠言滿天飛,而謠言往往比他們試圖隱瞞的實情更糟。

  如今,中國媒體能夠報道各種各樣的負面消息。這種公開披露的做法讓中國在國內外都建立了公信力。

  這與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看似不可調和的領土主張是否有相關性呢?在敏感的主權問題上,沒有一個國家會態度曖昧。中國沒有忘記被外國欺凌、壓迫和羞辱的百年歷史。對任何一個中國高官來說,中國的領土主權不證自明,而且擁有明確的史實依據,國際社會對此未有全然認同,簡直令人不解。

  為何當一些國家或其領導人承認國內存在問題時,外界就認為他們強有力且值得信賴,但如果他們承認外交政策有問題,他們就看似軟弱且不值得信賴?

  答案在於國內外事務會引發不同的心理和社會行為。國內問題只存在於該國人民與其領導人之間──因為人民熟知這些問題,如果領導人意圖隱瞞,就會被大家發現。

  而國外的問題存在於國與國之間,涉及到與外國人的衝突。人類都是聚居生活,所以我們熱切地為自己最喜歡的體育團隊喝彩,為我們的國家犧牲、甚至付出性命。對群體的忠誠提高了我們的生存機會,愛國主義也值得讚美,但不明智的愛國和忠誠可能令人淪為狂熱分子。

  中國鼓勵公開討論國內問題,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這並未令中國顯得軟弱,反而表明中國正日益自信。但主權問題太過尖銳,而且是絕對的非黑即白。

  鑒於存在這些現實,各方應該珍惜現狀。就算現狀似乎已被打亂,也必須恢復原貌。中國一位退休高級領導人接受我採訪時,就中國面臨的棘手問題表示:“讓子孫後代解決這些問題,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才是明智之舉。”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博士是國際企業策略師及投資銀行家,與中國領導人長期關係密切。他的著作有《中國領導人是如何思考的》(How China's Leaders Think)及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傳記《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

  (來源:南華早報中文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