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在港租公屋好過買樓 一帖激起千層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6 16:27:15


  中評社香港7月16日電/在香港,租住公屋經常被標簽為中下階層,而買房人士則多被視為光鮮一族。不過,有香港網民近日在網上上載了一段“公屋人士”和“買房人士”之間的對話,月入3萬5000港元而又住公屋的帖主在對話里數盡各種住公屋的好處,包括租金便宜、省下來的錢可以送子女讀國際學校、和家人出國旅遊等。帖子在短短幾天已吸引過千個回覆。
 
  據南華早報中文網報道,在香港,申請入住公屋的人士有入息和總資產淨值額限制。如果一個家庭有7口人,每月最高入息限額為3萬4220港元,而8口人則為3萬6550港元。根據上述帖主的入息,除非他家中有8口人,且其他家人沒有入息,方符合入住公屋的資格。不過,如果該公屋是在之前租用的,申請之時入住人士和家庭符合限額規定,在操作上就可以一直租用下去。
 
  7月11日,一名網名為chifaip的香港網民在香港討論區上載了一篇文章。chiafaip表示,由於入息高於公屋入息上限,自己幾年前跳槽至一家入息較低的公司上班,引發了他和正在供房的朋友之間對於“租公屋”好還是“買私樓”好的討論。
 
  chifaip表示,自己和對方月入都是3萬5000港元左右。對方每個月要拿1萬8000港元左右供房,但自己每個月只要支付1900港元作為公屋租金。省下來的1萬6000元,可以用來供子女讀國際小學,每天“和鬼仔(外國小孩)講英文”,還可以每個月存錢供小孩以後出國讀書。反觀買房的朋友只是表面風光,迫於供房壓力,只能讓子女“屯門屋村學校免費班”。
 
  chifaip還揶揄稱,自己還可以每年和家人去日本或歐洲旅行,但朋友只可以去參加廣東的短線團。
 
  他表示,自己的居所是“石硤尾海景公屋”,在地鐵站上蓋,出地鐵口後5分鐘到家。但朋友要坐地鐵到荃灣再轉巴士,上下班各花1個小時,“你說你辛苦點還是我舒服點?”他還稱只有“傻仔”才會向別人炫耀自己買樓,“和國王的新衣一樣”。
 
  chifaip在網上刊出這段對話後,立即引發網民的熱烈討論。僅5天,已收到超過1800個網民的回復。有人認為,帖主月入超過3萬仍然選擇入住公屋不僅自私,還是浪費資源的行為,因為“公屋是給社會低下層和有需要的人住的”。
 
  不過也有網民認為,有人喜歡手持現樓,有人喜歡手持現金,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用理會別人的眼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