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國務院常務會議解讀:重磅炸彈堪比降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4 10:25:32


 
  “有些地方的企業反映,融資鏈條過長、收費過多,增加了融資成本。還有的企業,從小額貸款公司拿到12%的年利率,都覺得‘很不容易’,因為錢從銀行出來的成本就很高。”他說,“這麼高的融資成本,市場主體怎麼安心創業?長期下去,中小微企業、乃至整個實體經濟都難以承受!”

  “要出台幾項‘硬措施’,爭取融資成本年內有所降低。”李克強指出。

  於是,此次國務院會議確立了十項有力措施,更加全面、系統地針對企業融資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明確的政策措施支持。舉措有:一要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二要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的不合理上升;三要縮短企業融資鏈條;四要清理整頓不合理收費;五要優化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管理;六要積極穩妥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特色中小金融機構;七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八要完善商業銀行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九要大力發展支持小微企業等獲得信貸服務的保險產品;十要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這一套旨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政策組合拳,個中玄機不少。

  比如第三條,要縮短企業融資鏈條,清理不必要的環節,整治層層加價行為。理財產品資金運用原則上應與實體經濟直接對接。

  目前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已經到近10萬億存量規模,監管層多次表態讓理財直接對接實體經濟,並在2013年底推出理財直接融資工具,不僅不需要“通道”,而且是直接對接單個企業融資項目。

  業內人士認為,理財資金主要投資債券與貨幣市場、非標等,背後對應的都是實體企業融資項目,不然就不會有收益。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微博)對這條政策點評稱,在信貸額度管控和存貸比等監管措施之下,融資被迫“繞遠路”,中間環節增多,推升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未來外匯占款趨勢性下降的背景下,存貸比監管仍會逐步放鬆,此外,對非標和理財的監管仍會保持高壓態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