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被視為香港政改中間方案的“十八學者”政改方案成員羅致光認為,由中央揀選候選人並非真普選,如果最終方案沒有讓港人有真正選擇,他不贊成“袋住先”。他強調泛民並非鐵板一塊,民主黨亦認為公民提名並非唯一選擇,呼籲珍惜香港發展的人多發聲。十三學者政改方案成員雷鼎鳴就認為,現時應聚焦探討提高提名委員會民主成分。
據《星島日報》報道,羅致光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對政改方案能達成共識感到悲觀。他認為,中央揀選候選人給市民並非普選,而是偷換概念,日後政府的認受性亦成疑問,質疑市民是否會接受“袋住先”的政改方案,“如果香港實行普選,就要關注《基本法》所講,有關公民權利同政治權利,(參選特首)無不合理限制,是否要符合呢?既然是要符合,我們是否要畀香港選民合理選擇,才稱得上中央畀香港人佢承諾的普選”,“我都覺得原地踏步是不能接受的現象,但是否就要‘袋住先’?中間我覺得仍有很大差距……如何令政府認受性高一點,就是要讓市民覺得他真的可以選擇。”
他指泛民並非鐵板一塊,民主黨亦認為公民提名並非唯一選擇,其底線在於選舉要沒有不合理限制。他認為目前沉默大多數未有發聲,造就了激進派衝擊中間派,呼籲珍惜香港發展的人多發聲,避免讓少數人決定香港的未來。
出席同一節目的十三學者政改方案成員雷鼎鳴認為政改應尋求中間方案,否則社會撕裂,管治更困難。他指既然中央不接受公民提名,現時應集中探討提高提委會的民主成分。他又指出,北京對香港內部事務興趣不大,但最忌有外國勢力干涉,他亦相信香港大多數人亦不接受外國勢力,希望雙方能求同存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