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黨報:網絡存在謠言肆虐等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3 08:45:09


 
  不文明行為:語言暴力
 
  意見不合就惡語相加,網絡成為某些網民負面情緒的垃圾箱
 
  在北京市某社區街道辦工作的王亮,喜歡在工作之餘玩一種在線紙牌遊戲。他說在遊戲中同陌生人一同娛樂,讓自己感到很放鬆。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他開始感到很不愉快。“遊戲界面的右下角有一個發言框,每當有人出錯牌,就會出現其他玩家肆意的謾罵話語,看到這些,原本挺好的心情一下子就沒了。”
 
  正在北京讀大學的程東關注時政,喜歡在微博上發表看法,但他也有不少煩惱,“有些網友經常在評論中對我的觀點大加指責,一些用語不堪入目。你不同意我的觀點很正常,但一定要使用這麼侮辱人的詞語嗎?我理解很多人喜歡在網上宣洩情緒,但怎麼可以如此肆無忌憚?虛擬世界也該有底線吧?”
 
  如今,無論是打開明星的貼吧微博,還是瀏覽時事熱點的網友留言,隨處可見“腦殘!”“變態!”“去死!”之類的辱罵語言,這類評論沒有提出與事件相關的論點,更無邏輯可言。
 
  點評:表達情緒別過分
 
  有專家表示,一些網民沒有能力把事情說清楚,或由於所掌握的信息量無法把事情分析透徹時,便通過語言暴力來表達情緒。另一方面,網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這種挫折感所產生的攻擊動機便促使他們在網上施加語言暴力。網絡形成的公共領域,也就被當成了網民情緒的釋放場所。此外,中國目前缺少對互聯網進行管理約束的法律,也是網絡語言暴力與日俱增的一大原因。
 
  “互聯網有情緒宣洩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屬於社會的減壓閥。但互聯網不能成為網民負面情緒的垃圾箱,好勇鬥狠,意見不合就勢不兩立,甚至‘微博約架’。我們只有一個互聯網,互聯網也是人們的意見共同體、情感共同體,我們希望網上的交流彼此尊重、彼此包容,避免網絡言論撕裂社會,擴大政治分歧,加劇官民對立。”祝華新說。
 
  不文明行為:網絡侵權
 
  發布或轉發大量恐怖驚悚新聞、圖片以及恐嚇威脅性消息
 
  在網絡上,與謾罵同樣令人反感和不舒服的是大量恐怖驚悚新聞、圖片以及恐嚇威脅性消息的發布或轉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