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張顯耀去職不沉默,黨政高層決定出重手。(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8月19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灣前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兼海基會副董事長、秘書長張顯耀去職引發軒然大波,黨政高層保持沉默,黨內也都保持低調。黨內人士私下表示,撤換特任政務官本來就不需要理由,就算有時為保護當事人,理由也不一定非要說出來,糟糕的是張顯耀公開喊冤,讓黨政高層決定下重手回應。
這位人士說,從陸委會、知情人士對外所作的回應推論,已經可以排除張顯耀的個人緋聞或私德的問題,可以排除人事不合,也不是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期間遇到抗爭負責,那只有一個方向,就是涉及業務倫理與業務道德,問題小至貪瀆、圖利,大則涉及“國安”。張顯耀出身“國安”系統,不會不清楚嚴重性,張自認蒙冤向外喊話,高層不可能再手軟,民眾也勢必要真相。
至於張顯耀去職,是否與日前外傳宣布退休的王志剛與大陸走太近,因而撤換外貿協會董座職務改梁國新接任有關?馬政府兩岸政策是否出現重大轉變?這位黨內人士認為,藍營裡真正與大陸走很近的人大有人在,關鍵人物沒去職就很難下定論。
黨內人士舉例,前國民黨秘書長蔣彥士在1985年2月6日上午突然遭蔣經國宣布身體健康為由請辭獲准,外界都臆測與1985年2月國泰集團蔡辰州涉及的十信案(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違法超貨案)有關;當時包括“財政部長”陸潤康、“經濟部長”徐立德都引咎辭職,連同蔣彥士等人當年都保持沉默,蔣彥士後來在1990年5月間獲李登輝拔擢出任“總統府”秘書長;如果蔣彥士當年喊冤,試問蔣經國會不會出重手?蔣彥士能否東山再起?都是問題。
他指出,現在張顯耀被告知去職,理應有被告知要他走人的理由,現在傳出有接獲檢舉,並有向張說明在工作上有一些疑點待釐清,待調查結果後,再重行考量,代表事前已經讓張保留顏面,張不願保持沉默,打破默契,高層也只好出重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