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央日報:張顯耀遭拔官疑案 讓證據說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4 10:43:00


  中評社台北8月24日電/前陸委會政務副主委、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張顯耀遭拔官疑案,經過一周的發展,其辭官原因從一開始的因為“家庭因素”辭職,到後來的“可能涉共諜案”全案移送“高檢署”,結果遭要求補強資料,再改成因“洩密案”而送北檢。“調查局”甚至放話給媒體說,張至少涉及十個個案。老實說,我們與其他大眾一樣全都陷入五裡迷霧中,弄不清楚這裡頭到底出了甚麼問題,只看到先是陸委會一波波的指控,再看到張顯耀聲淚俱下,疾呼遭到迫害。政壇的確籠罩一股不尋常的氛圍。 

  中央日報網路報“透視集”專欄文章指出,不了解台灣政情的人,如果看到這一幕幕的相互過招,肯定會認為這是執政當局對付反對黨的動作,但奧妙之處就在這裡,這是一場如假包換的“窩里反”。一位今年二月才獲任命為首位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秘書長的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同時也是兩岸協商台方的首席談判代表,居然被懷疑“可能涉共諜案”,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怪事。張顯耀案不管將來調查和審判結果為何,檢調和司法機關必須給一個清楚的交代,把證據拿出來證明這是一個洩密案,而不是權力鬥爭。 

  另外,先不管張顯耀到底有沒有洩密,光是看陸委會、“調查局”處理本案的過程,就會讓人感到不解。張顯耀是政治任命的特任官,依法又沒有法定任期,因此他的任免權責全在當局。當局如果覺得張不適任現職,可以有很多方式讓他去職。結果相關官員選擇了一種有爭議的方式讓張去職,難免引來張的反擊。 

  而相關方面既然用這種方式處理張顯耀,卻沒有做好萬一張反擊的準備,導致後來一波波的隔空過招,當局都顯得倉促和被動,只能請“調查局”快速查處;“調查局”在受命後又顯得毛燥,第一波移送“高檢署”不成,又更改理由移送北檢。這些舉動不免讓人懷疑是否“未審先判”?

  無論如何,“中華民國”已經民主化了,務請相關各方,包括當事人,都能依照正常法律程序來處理本案,千萬不要到頭來兩敗俱傷不說,還要賠上人民權益和“國安”尊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