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戰爭反思暨兩岸海洋合作”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上海舉行。(中評社 王永雪攝) |
中評社香港8月26電(分析員 林艷 王永雪)兩岸海洋合作的話題一直備受關注,究竟兩岸海洋合作的可能性有多大?存在哪些困境?有哪些可行路徑?兩岸專家學者日前在上海參加“甲午戰爭反思暨兩岸海洋合作”學術研討會聚焦此一話題,對兩岸海洋合作的進程與挑戰、路徑與前景等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討。
多數專家學者認為,因美、日、台灣島內等因素制約,台灣難以跨出兩岸合作的實質步伐,兩岸海洋合作前景尚不明朗。對此,必須務實面對,不要有太多的期待。但也應該看到,兩岸合作的有利、積極因素在上升,合作的機會也在增加,存在著低層次合作、有限合作、民間合作、學術合作的可能。
與會專家學者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一、面對周邊國際情勢,要求加強兩岸海洋合作的呼聲越來越大
專家學者普遍認為,目前兩岸海洋合作尚且處於初試階段,效果並不顯著。但不論是從應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等周邊國際形勢新變化,還是從中國發展海洋戰略強國需求,亦或是從兩岸海洋合作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潛在助力出發,兩岸都有必要在海洋方面加強政策溝通和協調合作。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對外關係室副主任、副研究員汪曙申表示,近年來,南海地區形勢出現新變化,美國強化亞太戰略,日本政權右傾化,域外大國介入力度加大;越南、菲律賓等國引入外力,頻造事端,導致地緣競爭加劇,不穩定因素大幅增加。面對美國等國際力量強勢介入和南海爭議擴大化,海峽兩岸都面臨著複雜嚴峻的維權挑戰,從長遠計實有必要加強政策溝通、協調合作,共同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