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語文“瘦身”從古詩開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7 09:59:11


 
  客觀而言,社會對語文細節的關注,自當辯證視之:一方面,母語教育本就具有“培根固本”的特性,往大處說,“倉禀實而知禮節”,經濟發展了,自然需要叩問本心;往小處說,這是中國教育“重理輕文”的轉身,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開始被社會所重估。另一方面,這種過度關注,恰恰也是“語文教育社會化”孱弱的印證。家庭沒有讀詩與朗誦的習慣,社區沒有看書與分享的空間,剩下的,唯有指望學校語文教育“鐵肩擔道義”。這恰恰是語文教材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的根源。

  有人說,時代需要滋養性靈的語文。古詩的來來去去、現代文的删删改改,總是摸著石頭過河。多一份耐心,多一些理性,語文改革才會真正貼近過去與將來,才會懂得因循真善美而思考與發聲。

  (消息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