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08年以來民進黨“逢中必反”的所作所為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過是螳臂擋車,此次反服貿運動則對今後兩岸關係產生了立即和深遠的影響,不但遲滯了由兩岸簽署相關協議帶動兩岸關係不斷前進的腳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可能由此進入盤整期。只是這一“勝利成果”同時也強化了台灣民眾與外界對民進黨“逢中必反”的既有印象與認識,更加證明民進黨短期內根本不願也不會推動兩岸政策轉型。
民進黨兩岸政策難以轉型
民進黨堅持“台獨”立場、堅持“一邊一國”定位、堅持“逢中必反”的做法,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背道而馳,對台灣有害無益,也不利於自身的發展,明顯是錯誤的、不切實際的、也是沒有前途的。從長遠來看,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非轉型不可,但是,在現實的台灣政治競爭和民進黨內部的派系傾軋中,多種因素交相作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一時難以實現轉型。
首先是民進黨不願承認“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路,這是阻礙轉型的根本原因。儘管國際環境與兩岸情勢已經表明,所謂“建立‘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這一“法理台獨”的目標不可能達成,陳水扁當政時曾公開承認“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前主席蘇貞昌也公開表示“民進黨不會回過頭來再搞台獨”,但民進黨卻始終固守“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不願撕下“台獨”的標籤,堅持以此與國民黨區隔。黨內主流意見認為,由於在只有“獨立”與統一兩個選項的情況下,台灣人民支持“獨立”的比例高達七成以上,所以民進黨的“台獨”基本立場得到高度支持,是民進黨的強項,民進黨可以不用調整。蔡英文更認為這是民進黨的最大籌碼,是民進黨的資產。
民進黨把台灣民眾贊成維持現狀都臆定為贊成“台獨”,並由此進一步認定“台獨”的正當性,自我陶醉於堅持“台獨”的政治正確。基於這樣的認識,自然不能放棄“台獨”,不應“凍結台獨黨綱”。在論述上,民進黨也迫於現實不再強調“建立台灣共和國”,轉而表白“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未來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的2300萬人自行決定,此乃現階段台灣人民的最大共識”⑨,也是暫時收起“法理台獨”,突出“一邊一國”,用所謂的“台灣共識”自欺欺人,繼續維護“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堅持“台獨”不動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