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淺灘”是魚類的樂園。 |
根據相關資料,在台灣海峽波濤底下,靜臥著一道橫亘海峽的淺灘--“台灣淺灘”,淺灘位於台灣海峽西南側,面積約8800平方千米,大約為台灣島面積的1/3,東西長約250千米,南北最寬約130千米。西部水深30--40米,東部水深淺於20米,最淺8.6米。淺灘由粗砂、細砂和少許礫石組成。
這道淺灘發端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的東山島,向東延伸到海峽中部,再向東北,經澎湖列島而後直至台灣西部。學界通常稱這道淺灘為“海峽陸橋”或“東山陸橋”。其地理位置在北緯22度33分至23度46分和東經117度10分至119度21分之間。
“台灣淺灘”是魚類的樂園。這裡沙丘起伏,貝類豐富,又因偶有基岩出露,富有珊瑚生長,很利於魚類栖息。冬季沿岸較低溫的水流經台灣海峽南下,兩股冷暖水流正好在“台灣淺灘”上相遇,為魚類帶來很豐富的食料和營養物質。
過去,大陸曾有人提議全面開發“台灣淺灘”,在其上用高架橋或移山填海,以人工島的方式及各種現實可行的工程相結合,在兩岸之間修建一條海上陸橋。開發淺灘上豐富的風能、潮汐能、漁業資源、旅遊資源、油氣資源。
近年大陸已加強對“台灣淺灘”海域的管理,避免發生重大涉台漁業事件。1999年起閩南、“台灣淺灘”漁場單拖網作業開始實行伏季休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減緩傳統經濟魚類資源的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