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嘉林在演講中 |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件導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這是我們民族面臨的生死存亡戰爭,此時無論是國軍或紅軍都投入了這場民族保衛聖戰。當時,是中國國民黨執政,從而形成了以國軍為主的正面戰場,和以共產黨為主的敵後戰場,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我國又組建“中國遠征軍”開闢了滇緬戰場。無論是正面戰場、敵後戰場或滇緬戰場,三個戰場的浴血奮戰日寇,都是我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組成部份。
其中“中國遠征軍”的入緬作戰,那是我國自甲午慘敗後,我國軍隊第一次踏出國門,在海外與英美西方列強並肩抗擊日帝法西斯,並且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中國遠征軍”不但是我們全體中國人的驕傲,也是“國軍”的驕傲,但島內媒體卻自我矮化成了遠征軍或緬甸遠征軍,中國兩個字不見了。我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要理直氣壯的稱“中國遠征軍”。惟“中國遠征軍”此一詞彙語意也反映了國軍是中國軍隊的一部份。斯時,在緬甸的日軍於其作戰地圖上標示的中方軍隊,就是寫“中國軍”;抗戰期間,日人宏觀上稱他們自己的軍隊是日本軍、或皇軍,在提及中方軍隊時,無論是國軍的南京保衛戰、台兒莊大捷,或共軍的平型關大捷,日本文書上都寫成中國軍,亦即在日本人的認知上“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
今天,已經是21世紀之初,我們紀念九三“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以史為鏡”與時俱進的深化9月3日的歷史意義,重新檢視那段民族保衛聖戰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應從民族高度的歷史長河中,視近代湘軍、淮軍、新軍、到現代的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在八年抗戰中,國軍、共軍都在各自的戰場,同仇敵愾,浴血抗戰,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慘烈的衛國戰爭,寫下民族的壯麗史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