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個月召開的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為例,會議審議了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課題,同時還通過了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性文件。由這些動向可以看出,“領導小組”並不是虛設的機構,而是能夠推出“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作用的重大改革舉措”的核心機構,更是能夠進行改革的總體布署,並將之全面展開的機制。
我們可以大膽的做出結論,習近平細緻布署的“全面深化改革”,絕對會是影響中國發展前景的一大關鍵,多數民眾也認為習式改革“決心之大、力度之強、涉及面之廣、措施之實,為幾十年來所未有”。
我們認為,習近平能夠按部就班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關鍵在於他的歷史感。在三中全會通過的改革文件中,就明白寫到“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黨全社會智慧,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習近平的歷史感,體現在這些文件上,這是救黨救國的歷史使命感,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使命感。這是習近平和前人的最大不同,也是他何以能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祕密。
中共的改革大業充滿挑戰,毛澤東曾經企圖解決極權與人性的深沉矛盾問題,未能成功,反而付出巨大代價,習近平能否成功,尚難預言,但歷史使命感能感動人心進而凝聚力量。回首台灣,我們的領導人卻往往都在追求自己的歷史定位,忘了沒有歷史使命感,沒有體察到自己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就不可能獲致所謂的“歷史定位”。政治領袖們,能不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