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官商組團失蹤不僅關乎反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6 10:06:42


  中評社香港9月16日電/一場官與商的組團失蹤,難免引發很多追問。答案恐怕不僅關乎反腐,也關乎吏治和政府改革。

  京華時報刊文稱,河南省洛陽市副市長郭宜品並不是反腐風暴下第一個失蹤的官員,但和房地產商“組團”失蹤的方式,確實罕見。

  據媒體報道,洛陽市副市長郭宜品自8月5日起失聯,一起失聯的還有當地兩名房地產商。另有一份流傳於網絡的《“8·5”專案排查提綱》,曝光了當地警方的搜索細節:地點是“所有房屋、院舍、廢棄廠房、窑洞等能藏身的地方”,手段是“村不漏戶、戶不漏人、逐人排查”。至於搜索規模,則有當地網友稱,“和幾天前延壽縣公安局滿天下找高玉倫等三個越獄犯一樣一樣的”。

  有意味的是,事情雖有戲劇感,但三人失蹤的消息並沒有產生輿論大嘩的效果,很多圍觀者似乎都有種不出意外、見怪不驚的態度。梳理郭宜品的履歷會發現,他基本具備了反腐情勢下最“危險”官員的特征,一是執掌肥缺,曾分管房管、安監、煤炭、基建等領域;二是涉嫌以權代法,曾被多次舉報成立“訓誡教育中心”,用來關押上訪人員;三是有機會介入經濟項目,曾被舉報授意一位親戚參與快速路路燈招標項目,高價中標卻以庫存舊貨敷衍。在公眾的經驗里,這類官員“出事兒”可能就在旦夕之間,失蹤也完全“合情合理”。

  至於官商組團失蹤的“劇情”,初看令人吃驚,細想起來不過是對目前官場生態的一種濃縮。官商勾結、資源交換一直是官場頑疾,最近二十年來更是已成普遍趨勢,媒體和學者所謂的“特權資產階級”“既得利益者”,說白了都是對這種政商共同體的描述。這個共同體往往一榮俱榮:官員可以提供資源扶植商人,商人借助權力尋租做大後再將利益回輸給官員;也常常一損俱損:官員下馬必然會帶動一批商人鋃鐺入獄,跟著商業案件順藤摸瓜也大多會牽出“老虎”。兩個圈子之間的利益粘連,是半管制、半開放市場經濟的結果,相應的,也在製造著市場和政府間的灰色地帶。雖然尚未有消息坐實三人失蹤就是因為腐敗案件,但郭宜品的前述為官特征,確實在建立政商共同體上有天然優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