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參拜靖國過程揭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7 09:52:26


  中評社香港9月17日電/中日百年恩仇,從未一笑泯滅,兩國關係近年急轉直下,明天適逢日本侵略東北的“九一八事變”83周年;《明報》為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早前遠赴日本,全球首度圖文並茂揭開參拜靖國神社的完整過程,並專訪右翼急先鋒石原慎太郎、親華首相鳩山友紀夫(原名鳩山由紀夫)等,作為明報“深度報道”跳出鯉魚門、明察天下的頭炮。“中日專輯”將一連四期、逢周三刊出,敬希讀者垂注。

  靖國神社在中國老百姓眼中可謂“犯眾憎”之地,至今仍是中日之間難以繞開的死結。靖國神社內中究竟有何方“神聖”?日本高官悄悄舉行的“昇殿參拜”又是一個怎樣的儀式?參拜者嚴禁拍攝的本殿內何以有一塊百年古鏡?何以能引發外交風波?記者帶同畫師走進靖國神社直擊參拜過程,為讀者揭開它的神秘面紗。明報記者

  供奉246萬戰爭亡靈

  靖國神社曾經是日本國家神社,是天皇唯一會去參拜的地方。這裡供奉有明治維新以來戰死的日本軍人及軍屬約246萬人,二戰時日本士兵把死後被祭祀在靖國神社視為最高榮譽。日本戰敗後,靖國神社以宗教機構的形式留存下來,原本不受注目,直至14個甲級戰犯被合祀於此,後來任首相的中曾根康弘以官方身分參拜,才引起軒然大波。此後,橋本龍太郎、小泉純一郎及安倍晉三都曾以首相名義參拜。

  靖國神社位於東京市中心的九段下、皇居(天皇居住地)西北面,周邊非常僻靜,綠樹成蔭,與皇居僅隔著一條護城河。每逢8月15日日本戰敗紀念日,穿舊皇軍服、扛軍旗的右翼分子就會聚集。平日為吸引人流而設有跳蚤市場,有市民在此擺攤,還不時有傳統歌舞表演,更像一個遊園地。

  神社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約為香港維園的一半大小,由入口至參拜處共有3個大鳥居(類似牌樓),象徵人神分界。當中最外面的第一鳥居最為宏偉,高25米,青銅製,現存結構是1974年重建,原物在1943年因為腐爛被撤走,另一說是當時戰事吃緊,被拿去做了大炮。穿過3座鳥居及一道神門,才來到靖國神社最核心的地方。

  核心區包括3座大殿,最前面是拜殿,垂下的白幔上印有4朵象徵日本皇室的菊花紋,市民、遊客可自由參拜。本殿位於拜殿後,參拜需要申請。在神社最深處,存放著死者名錄“靈璽簿”的奉安殿,則不對外開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