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中評社 鄧冠英攝) |
中評社廈門9月22日電(記者 鄧冠英)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在出席“第五屆台灣研究新跨越學術研討會”時,用“條件不成熟、沒有急迫性、防止後遺症”對兩岸領導人見面進行評估;他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六點建議。
周志懷表示,兩岸領導人會面時機不成熟。大陸方面通過國台辦明確表示,不在國際會議場合見,而APEC顯然屬於國家會議場合。台灣也明確表示,一定要在APEC見,沒有其他備案。因此,兩岸領導人見面條件不成熟。
其次,兩岸領導人見面沒有急迫性。周志懷說,北京對此一直積極歡迎,但兩岸領導人也絕不是為了見面而見面。見面不僅有象徵意義,也要有實質性的成果。如果按照台灣方面提出的“先易後難,先急後緩”的原則,兩岸領導人即使見面,也拿不出可以讓兩岸民眾都滿意的實際成果。因此,領導人見面沒有迫切性。
第三,兩岸領導人會面是高度的政治議題,要審慎評估,可以大膽假設,但要小心謹慎,嚴防後遺症。周志懷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大陸角度的說,對於兩岸領導人見面這一議題一定要有戰略性思維,見面也需要以非常強的政治互信作為基礎。周志懷認為,大陸與國民黨有以“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基礎的政治互信。
繼而,周志懷用“很不放心,很不放心,很不放心”形容大陸對2016年民進黨可能上台執政的心態。周志懷指出,如果2016台灣政黨再次輪替,大陸與台灣之間在國民黨執政期間積累的政治互信是否能繼續難以估量。因此,大陸旗幟鮮明的反對台獨,絕對不會為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留下後遺症,給民進黨在國際上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空間和舞台。
<nextpage>
周志懷同時表示,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框架、兩岸關係制度化,自2008年以來,有很大進步。;兩岸在經濟交流合作的制度化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突破,在協商制度化方面也有一定成果。今後還希望把已有的制度化成果外溢到政治、軍事上去。
周志懷說,兩岸在建立兩岸關係制度化的頂層制度上有交集,就這個問題,他有六點看法和建議。
第一,兩岸要共同努力使制度化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常量。周志懷指出,在今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出現變化進入了調整期、台灣年底選舉的背景下,近期兩岸關係能走多遠讓人存疑。兩岸需要把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等實務層面的制度化轉移到其他方面的制度化發展上,使其成為常量,讓變量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
第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建設必須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雖然2008年以來,兩岸政治互信在不斷增強,但從最新的情況看和平發展制度化的阻力在增加,因此也要進一步堅持九二共識。
第三,要不斷鞏固現有制度,使各種制度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化。對於既有兩岸分歧,應在現有制度化框架內提出解決,對於今年建立的兩岸事務主管的常態化聯繫要尤為珍惜,使其發揮作用。
第四,要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思想基礎,製造有利的輿論和社會環境,推行共同的價值觀念,讓和解、合作、和平、雙贏、共同利益、命運共同體、等詞彙佔據主流地位,這對制度化建設舉足輕重。
第五,必須避免只重視短期利益和經濟利益的傾向。
第六,必須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創新構建上,使其不斷產生溢出效果,為兩岸的長期和平打下堅實基礎。
後方支援記者:黃博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