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自貿區企業信息公開披露這才僅是第一步,信用監管大幕才剛剛拉開。
業內專家認為,儘管過去也有企業年檢,但大多只是走形式,相當於監管部門為企業合規經營做每年一次的“背書”,公眾對企業的實際運營並不知情。而現在有了企業信息公示,企業業績出現了哪些變化、公司受了哪些處罰都一目了然,這就相當於把企業赤裸裸地擺在了公眾面前,企業還敢不講誠信嗎?
不過,企業信息的公開也只是信用監管的基礎環節。更為關鍵的是,如何能實現處罰信息與其他部門的共享聯動,實現信用信息的深度開發利用;如何鼓勵企業主動公開更多信息,並保證信息的完整真實,這些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
未來或建全國統一信用數據庫
企業信息的公開只是信用監管的一部分。處罰信息如何與其他部門聯動,如何保證信息更加真實等問題,還需多個部門合作。
例如,現在規定,財務數據包括資產總額、註冊資本、利潤總額、銷售收入、納稅總額等尚未對公眾開放,企業可以主動要求公開,第三方經過該企業同意,也可依法申請公開查詢。“能不能以後實現企業的所有信息,通過某種簡便的方式就能查詢?”上海市立信會計學院信用管理專業教授洪玫說。
“現在幾乎所有產品都有二維碼,未來能不能像我到超市買東西那樣,掃一下二維碼就知道這個企業以前有沒有違過規?”上海市民唐小姐說。
“未來信用信息還需要實現從分散化到完整統一的過渡。”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建議,把產品質量、、工資支付、社保繳費等信息納入誠信體系建設,深度整合各類誠信數據庫,建成全國統一的跨地域、跨部門、跨產業、信息共享、360度全方位的用戶友好型的信用信息數據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