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馬英九22日在台北接受德新社和另外兩名記者的採訪。據德國之聲中文網23日報道,馬英九說,他願意學習兩德處理雙邊關係、最終實現統一的經驗。他又說,台灣方面下功夫研究德國歷史。
馬英九預期,在他1年多後任期屆滿之前,兩岸將互設辦事處,但這並不意味著是“外交承認”,辦事處本身不是大使館;在兩岸接近程序上,他相信可從當年東、西德處理雙邊關係的做法上取經;台灣不運用“一德兩國原則”,北京和台北之間的關係既非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一國內部的關係,“是歷史上還從未有過的一種關係”。
馬英九近年多次談及德國統一模式。2012年5月24日,馬英九出席年度國際比較法學會大會開幕典禮時說,德國統一的模式或可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借鑒;2012年10月29日,馬英九接見德國國會議員勇格一行時表示,1972年兩德簽訂基礎關係條約,1990年兩德邁向統一,他也曾去訪問,了解過程中許多問題,讓我們在處理兩岸關係上得到很多啟發。
更早時,馬英九對德國統一模式是否適用兩岸也有過表述。2009年12月9日,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說,他曾訪問德國15次,研究過德國統一的過程,兩德與兩岸的條件很不同,沒有辦法完全適用;2011年6月他又稱,台灣與大陸之間“相互不承認主權,但是相互不否認治權”,這樣的觀念有一部分與1972年東西德簽署的“基礎關係條約”有關。
我們認為,一,馬英九願意並多次觸及“統一模式”這一議題,我們樂於見到,這是可以討論的;二,“兩德”的情況和兩岸的情況不同,兩岸雙方應當共同努力,走出一條適合兩岸情況、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之路;三,兩德的統一發生於1990年10月3日,至今已整整24年,兩岸卻至今仍然未能就政治議題展開商談,這是有負歷史責任的,馬英九既然願意借鑒德國經驗,就應盡早採取實質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