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處分析,不難看出以下若干端倪:
首先,從近年來全球政經發展的大趨勢看,由於過度擴張,迷信戰爭的能力,致使美國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的泥澇之中,國力大幅透支,經濟也陷於困境,至今未能恢復。而中國在和平發展的旗幟下,和平崛起的勢頭很猛,在周邊國家形成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大市場和人民幣的大磁場,對美國既有的以美圓為核心的霸權地位形成猛烈的衝擊。為此,美國調整戰略,開始實施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但是,由於美國國力的衰減,已經不能夠像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樣,可以向亞太國家提供大量的資金、技術和資源的挹注;其亞太新戰略叫喊的聲音雖高,但實際上追隨者寥寥。亞太地區眾多國家明確表示,安全上雖然仍依賴美國,但發展經濟要靠中國。美國為鞏固和紮緊小夥伴,不得不頻頻出面,將自己的優勢——武力做充分展示,以顯示霸主的實力。
其二,在安全領域,美國在亞太地區雖然盟友不少,但真正願意出錢、出力,幫得上美國忙的,也僅有日本一國。但日本雖然表面上對美國惟命是從,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和目標卻是美國人從來不能放心的。畢竟,對於日本這個心胸狹隘、眥睚必報的民族,美國人的兩顆原子彈之仇他們是不會忘記的。看看日本右翼政客和其精英對於歷史的認知,就知道一旦時機成熟,日本必然反噬美國。因此,美國既要日本幫助其看家,又要對其防護,最好的辦法,還是展示肌肉——軍事實力。
第三,是對中國示警和戰略調試。美國很清楚,在當今世界,沒有中國支持,很多事是辦不成的。中美作為世界第一和第二經濟大國,經濟高度相互依存,沒有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恐怕美國的日子會很難過。中美唯有相互合作,共同發展一途。因此,去年六月,中美元首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達成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共識,其核心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但戰略共識的達成,從來都需要經過一番甚至是幾番反復較量、鬥爭和折衝、調適後,才能逐步落實。從去年以來中美兩國在國際範圍的戰略博弈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點。尤其是因為中國針對東海、南海局勢的發展,適時提出東海防空識別區以及對南海的資源開展勘探後,這種戰略博弈的深度和廣度也隨之加強,美國一反其既往表面上不拉偏架的中間立場,直接跳上第一線,為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代言打氣。在外交辭令後面,當然少不了輔之以美軍的威懾和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