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朝鮮建黨節至 為何應期待金正恩現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0 00:16:40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記者 鄧冠英編譯報道)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已連續多天消失於公眾視野之中,引發國際猜測,亦令國際社會擔憂朝鮮半島是否還能保持穩定,亦有猜測指朝鮮欲藉此轉移外界對其人權狀況的注意力。美國《外交政策》刊登其副主編埃塞克·斯通·費許(Isaac Stone Fish)的文章指出,長期而言,金正恩下台確實是好事一樁,但短期之內將會令半島局勢更加動蕩,朝鮮或爆發內戰,出現饑荒,影響中國東北以及造成核武器外流等,因此若金正恩在建黨節的出現將使外界鬆一口氣。全文編譯如下:

  距離金正恩上一次公開露面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他的失蹤對朝鮮以及飽受他威脅的世界而言,真是件好事嗎?有沒有期盼他重返視野的必要呢?

  大多數朝鮮問題專家似乎都相信,金正恩將在短時間內重回公眾視野,或至少將向外界釋放他依舊大權在握的信號,而且金正恩在十月十日朝鮮勞動黨的“建黨節”露面的可能性極大。與之相反,西方諸媒體卻議論紛紛,猜測金正恩或遇惡疾,或遭政變,例如英國衛報的標題——“金正恩:朝鮮王朝要倒了嗎?”。

  眾媒體現在都為“金正恩去哪了”這個無法回答的問題留出了版面。雖然金正恩可能是死了,抑或被囚於家中,抑或在休假,抑或僅僅是厭倦了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但是平壤官媒稱金正恩是病了,因為有金正恩掌舵的朝鮮應該還是更穩定些。(所有關於朝鮮的寫作都必須謹記一條永恆的戒律:我們對這個國家的所知,不會比白內障患者看見的多。所以我在此所寫的內容,很多都只能基於猜測。)

  朝鮮最危險之處正在於其不可預測性。因為我們對平壤的所圖和所為都知之甚少,難以提前防範不測。為能向美國發射導彈,朝鮮最近採取了幾步措施:升級主要的火箭發射場,增加核材料產量,並測試可達美國本土導彈的引擎。因此,美國及其他國家的軍政決策者必須要預測金正恩發動攻擊的可能性。

  深居迷霧環繞的平壤權力中心的金正恩,於2011年12月上台,繼其逝父金正日掌管朝鮮,而今已漸為人知悉。外界對他的瞭解甚於任何其他在朝鮮的朝鮮人,這包括他的背景,健康情況以及嗜好。

  雖然美國尚未有官員與金正恩接觸過,但許多中國高官做到了。其中的一些智識情報大概是通過與北京方面的高層會議,最終流入了華盛頓。(那些機密材料大致可以讓我們窺探更多平壤政權的運作以及金正恩的想法。)

  黃炳誓(Hwang Pyong-so)副元帥,這位新晉的七旬老將,被認為是朝鮮第二有權勢的人。他的名字常常與朝鮮潛在的政變話題聯繫在一起。而事實恰恰相反,據我所能找到的關於黃炳誓的最翔實最可信的描述——朝鮮問題專家邁克爾·麥登(Michael Madden)的《朝鮮領導人觀察博客》所言,“黃炳誓因為與金正恩之母高英姬有緊密的政治聯繫而顯貴。他的成年子女們都在黨中央和外貿部門工作。黃炳誓溫良恭儉讓的操守,使其堪當托孤老臣。”事實大致如此。

  確實,很難估測金正恩的個人意志到底能對改革派、實用派、強硬派或甚至瘋子們到底有多大影響。而對於黃炳誓,這位我們更不了解的可能的儲君,將更難對其有所估測。如果由黃炳誓之流來統治朝鮮,我們將更難預測和理解朝鮮的決策。而更多的不可預測性也將大大增加朝鮮的危險性。

  而且,無論金正恩或死或被黜,其繼任者的合法性都將大減。朝鮮全民愛戴的金日成自1948年至其離世(1994年)一直統治朝鮮。其子金正日繼承了金日成的威望,並將這份合法性傳給他的兒子金正恩。根據金氏“家天下”的邏輯,這個家族存在的意義就是:在這個兇險的世界裡保護朝鮮這個國家。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