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媒聚焦四中全會開些啥:將追認反腐成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1 10:07:50


 
  新華網昨天發表文章說,與改革開放初期無法可依相比,現在各個方面總體上已經有法可依,但一些領導幹部迷戀“權力至上”;“拍腦袋就幹,掐腰子就上”以及“大包大攬”依然是慣用的決策方式;中國社會也依然面臨“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法與情”、“中國式權與法”等法治建設困境;依然面臨著一方面埋怨別人不守法,另一方面自己卻不自覺地違法;一方面渴望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利益,另一方面卻擔心法律限制自己自由。

  新華社近日在一篇報道中列舉了中國法治缺失的幾個“鏡頭”。

  鏡頭一:在跟隨一名市委書記調研時,這位書記在車上對記者大談加強法治的緊迫性,尤其是領導幹部帶頭守法的重要性。而下車後,他在指揮拆遷時,大手一揮,把這個拆了,把那個拆了,很難感覺到他的法治思維在哪裡;可謂是“談法治時滔滔不絕,做決策時權力滔滔”。

  鏡頭二:一位在基層做過書記的領導幹部不無憂慮地說,在當市委書記時,有人想讓他干預一起法院審理的案件,他回復說,法院獨立審案子,自己無權干預。結果這位請托人拍著桌子吼道,“全市都歸你管,法院還能不聽你的?!”這位幹部說,自己當時後背發涼,“你說要搞法治,但別人卻不信。”

  幹部法治觀念不強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指出:“依法治國,人們不會只看制定了多少法律,更看你落實了多少。如果法律只是掛在嘴上、寫在紙上,不落實到行動中,那就談不上法律的尊嚴和權威”。目前領導幹部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不強,法律實施的激勵機制不健全,對違法行政問責不足是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問題。因此,要在提高全民法治意識的同時,重點增強領導幹部的法治觀念,要探索“法治GDP”的評價指標,把“會不會依法辦事、能不能依法辦事”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重要依據,在幹部選拔任用中確立一個明確的法治導向。

  習近平上個月在紀念全國人大成立60周年和全國政協成立65周年的兩篇講話中共提到“民主”122次。

  習近平提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要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並使用“八個能否”來評價政治制度是否民主。其中包括: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

  學者認為,如何在依法治國中真正體現出“中國式民主”也將是四中全會研究的重要內容。四中全會推進依法治國,有望成為當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