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3日電/23日一早推開窗,北京市民黎剛皺皺眉,剛維持沒多久的晴朗天空又開始籠上一層薄霧,此時,手機上跳出一條“2015年底京津冀地區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16%”的消息,令他感到一絲安慰。眼下,任何一條讓空氣走向潔凈的舉措,都能讓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人們舒心一些。
新華社報道,22日下午,中國工信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七個政府部門聯合發佈《京津冀公交等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方案》提出,今明兩年京津冀地區要推廣2萬餘輛新能源汽車,其中北京市8507輛,天津市6000輛,河北省5715輛,方案並定下兩個“硬指標”:到2015年底,京津冀地區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16%,京、津出租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5%。
“京津冀此次推廣新能源汽車和目前熱議的霧霾天氣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天信投資證券投資顧問莊志偉說。
過去幾年中,京津冀地區時常受到霧霾天氣的困擾。根據環保部門的數據,去年中國霧霾最為嚴重的十個城市,有7個出現在京津冀所在的華北地區。
政府部門倍感壓力。去年9月發佈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作出部署,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文件特別提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要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分析霧霾成因,中國的專家們一方面將原因歸於華北地區包括鋼鐵、採礦在內的龐大的工業生產排放,另一方面則是源於來自巨大汽車保有量背後車輛尾氣排放,官方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約20%到35%的細顆粒物來自機動車尾氣排放,機動車治理自然成為這一地區緩解霧霾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中,北京、天津這樣的大型城市一方面採取通過限號、限購等特殊政策,減少城市車輛規模的增長速度以及汽車使用頻率,另一方面則是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力圖通過減少燃油車的比例,降低霧霾天氣造訪的頻率和嚴重程度。
此番方案提出,京津冀通過在公交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初步建立公交等公共交通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格局,逐步構建綠色公共交通體系,推進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到2015年底,實現當年節油13萬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8.5萬噸,從公共交通領域改善京津冀地區空氣品質。
莊志偉說,伴隨中國環境生態重視程度的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車在環保方面的獨特優勢將會逐步被認可並不斷推向市場。
在此之前,政府有關方面已出台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助推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但推廣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在私人使用領域困難重重。
以北京為例,儘管政府有關部門聲稱要大力建設推廣電動汽車所必須的充電樁,並明確提出2017年前要建1萬個充電樁,其中今年年內要建成1000個。但臨近年底,社交網站上,有關充電設施少、充電樁進社區遭遇重重阻礙的抱怨不絕於耳,這也令有心嘗試電動車的人們望而卻步。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6月,在已中號的5611個新能源指標中,已上牌的個人新能源車僅有384輛。今年,北京市實施電動汽車單獨配置、搖號,至今已進行三次示範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配置,共配置指標9382個,其中單位指標4530個、個人指標4852個。上牌數量不及搖號中簽數量的十分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要使新能源汽車使用上規模,公共領域才應是當前著力點,通過公用領域推廣來大力推動充電設備的建設。此番方案就提出,在充電設施建設方面,2014年至2015年,京津冀地區共新建充/換電站94座,充電樁新增1.62萬個。到2015年底,京津冀地區充換電站總數將達到112座,充電樁總數將達到19657個,基本建成以保障運行為前提,建設規模適度超前的充電設施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