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從中國大陸的角度來看,馬英九雙十談話中的某些立場有明顯的矛盾,他一方面反對、批判台灣的318太陽花運動,但為何卻又表示理解、支持香港的抗爭活動。不過即或如此,北京仍有學者認為,大陸指斥台北不宜說三道四的談話太過直接,而且太重了一些,因為兩岸既是一國,台灣發表一些對香港事務的看法也還在情理之中。但如果不是由馬英九親自說出這些話,而僅由陸委會講講,大陸方面應不會如此強烈反彈。大陸各方對馬英九政府還是存有相當的包容。
如今,北京擔心馬、習會受挫之後,馬英九政府有轉向國際的可能,主動對美國、日本示好,在東海、南海,台灣參與區域經濟組織(RCEP及TPP)等問題上更加積極,試圖自行推動擴大台灣國際空間,而最近有關達賴訪台的傳聞更會增加北京的猜忌。對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來說,北京還是一貫採取被動原則及個案處理方式,而和平發展與台灣的國際空間是連動的,兩岸關係不是萬能,但沒有兩岸關係則萬萬不能。如果採取對抗的方式,台灣絕對處於劣勢,不可不慎。
如果我們的理解正確,北京當前的對台政策應可歸納為,不斷鞏固現有成果,持續深化雙邊關係,掌握主動,把握機遇,控制節奏,俟機突破。據此,如果說王、張一會是兩岸主管官署的首度接觸,具有歷史意義;王、張二會則是讓中共取回了戰略主動,使兩岸關係能夠持續下去;如今則應好好想想今年11月APEC王、張三會的相關議題,看看未來一年半馬的剩餘任期中,雙方還能把那些事情做好,這才有意義,台北方面尤其不妨仔細思考規畫,如果只是一個過場的儀式性見面就沒啥意思了。
客觀來看,兩岸和平發展態勢不可逆轉,但兩岸關係終究不可能一路高速前進發展,目前應該是進入了盤整時期,只要方向不變,平穩調整之後再行出發並無不可。兩岸關係如果停滯不進將有倒退之虞,問題會逐一浮現出來,而馬英九今日應作應為之事不是改弦易轍,而是在既定的軌道上,努力為下一位領導人打下基礎,排除困難,讓其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屆時雙方將可以逐步進入政治對話、談判,甚至討論和平協議,而這才是馬英九真正的歷史定位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