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媒稱中國探月神秘兮兮 中印展開太空競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7 10:20:03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電/“給我親愛的玉兔送些胡蘿蔔上去吧!”昨天,中國探月工程又有新動作的消息在中國互聯網上激起一些很萌的評論。昨日凌晨2時,中國探月工程首個“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中國探月工程三期任務中最關鍵也最難的一次試驗就此啟動。大約8天後,該飛行器將用一種被稱為“太空打水漂”的技術方式著陸,進而驗證中國是否有能力讓本國探月飛行器“重返地球”,並為嫦娥五號未來執行更為複雜的任務奠定技術基礎。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在國際輿論場,中國探月新舉動自然而然地吸引眼球,“雄心勃勃”“神秘兮兮”之類的形容詞被外媒拿來扣在中國探月工程頭上,他們還用“亞洲太空競賽”來指代走向月球的中國與“走近火星”的印度。11年前楊利偉上天時,“中國航天有軍事意圖”等“中國航天威脅論”在西方出現過不少,但中國航天用每隔一兩年就有新成就的節奏走了過來。有一種觀點認為,崛起的中國需要這樣的“我行我素”。

  發射,升空

  23日23時,四川西昌,《環球時報》記者與前來報道此次發射的記者們集合,一同趕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距離發射架約800米的一處觀測點。由於22時西昌突然雷雨交加,人們一度擔心發射會受影響,但24日零時後,雨漸停,發射架上空群星閃爍,發射所需的氣象條件得到滿足。。2時0分,搭載著“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的長征三號丙改二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行試驗器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意味著我國探月工程三期任務首戰告捷。

  “繞、落、回”,這一中國探月三步走的專業術語昨日也被外國媒體引用,以向讀者做解釋。英國BBC說,2007年中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成功進入太空,到2013年嫦娥三號登陸並將月球車“玉兔”送上月球,中國探月工程完成了一期“繞”(繞月探測)和二期“落”(月面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的任務,現在進入第三期“回”(無人自動采樣返回)的任務階段。在《環球時報》昨日報道中,參與探月工程三期任務的中國航天專家已就此次試驗的科學意義做出通俗解釋,探測器將在月球表面挖一勺土,然後帶回地球。整個過程中也是探月工程三期任務中最難的一步,在於探測器最終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極高速(約每秒11.2公里)返回大氣層著陸。為應對穿越大氣層時產生的燒蝕,探測器的返回器進入大氣層後,將通過飛行控制提升高度,在太空中滑行一段距離後再次進入大氣層。官方稱這種降落模式為“半彈道跳躍式飛行”,更通俗的說法稱其為“太空打水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