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潘石屹再捐耶魯千萬 否認替兒子“買門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30 14:53:10


 
  “國內高校不夠重視社會募捐”

  昨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我國多數高校是公立大學,大多只想著爭取國家經費,而不重視社會募捐。

  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捐資助學的企業家也逐漸增多,不少重點大學也比以前更加重視社會募捐。

  根據中國校友會網公布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顯示,已有16所高校進入校友捐贈的“億元俱樂部”,其中,清華、北大都獲得了超10億元的累計校友捐贈。前不久,重慶大學81級校友唐立新還宣布向母校捐贈3億元,刷新了國內大學一次性校友捐贈新紀錄。

  不過,相對於哈佛大學基金會數百億美元的資金規模,熊丙奇認為,國內重點大學獲得捐贈的水平,仍與世界一流大學存在不少差距。

  “籌錢不能與捐贈者利益交換”

  為何如此?熊丙奇認為,資金使用不透明及揮霍浪費等使用不當,都是導致不少企業家對捐資內地大學持觀望態度的原因之一。因此,應該引入現代大學管理制度,公開接受、決策、使用捐贈資金的信息和過程,將錢用在刀刃上,提升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水平。

  今年,教育部在發布的《高等學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中已要求,今年10月底前,所有直屬高校將包括“受捐贈財產的使用與管理情況”在內的50條具體項目信息,面向社會公開。

  但在籌集社會捐助時,熊丙奇認為,高校也不能為了多籌錢,而和捐贈者達成涉及招生、入學等方面的利益交換。

  日前,教育部、財政部、民政部剛下發意見,要求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設立的基金會,不得收取與入學掛鈎的贊助費、捐贈款,也不得以接受捐贈的名義亂收費,應加強對籌資過程的管理和監督,推動籌資活動的專業化。

  (來源: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