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龐建國:台灣妖魔化大陸 就只會自陷困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31 17:21:29


 
  回顧馬英九就職以來的兩岸關係,雙方雖然已經簽署了21項協議,但台灣方面對於兩岸關係的設防,仍然遠高於和一般地區或經濟體打交道的處置。每當有促進兩岸關係的構思出現時,在政策討論的過程中,所謂“國家安全”或“社會效應”的考慮,經常會被放大並扭曲地解釋與評估,使得決策作為顯得謹小慎微。許多海峽兩岸互利雙贏的契機,就在瞻前顧後的猶豫中,不斷流失,不再回頭。

  “太陽花學運”以來,一種流行甚廣的論調是,加強兩岸經貿往來的結果,“和平紅利”都落入了財團囊中,使得台灣的貧富差距擴大,加劇了台灣社會的不平。所以,為了追求公平正義,要停止和海峽對岸有進一步的往來。

  稍微有點國際經濟知識的人都曉得,這種說法把全球化的M型社會作用和兩岸經貿效應攪和在一起,“錯把馮京當馬涼”,未能看到真正問題所在。但是,這樣的論調卻顯然影響到許多台灣民眾的看法和政治人物的態度,使得《兩岸服貿協議》實施在“立法院”中卡關受阻,兩岸貨貿協議談判進度延宕拖緩,ECFA的落實推展步履蹣跚。

  文章說,事實上,要解決和平紅利的分配不均,絕對不是用“妖魔化”的眼光看待大陸,限縮兩岸經貿往來;而是要用和對待其它經濟體一樣的“正常化”態度,來處理兩岸經貿關係,打開不必要的門禁,共創雙贏。然後,透過互利共榮促進經濟成長,讓就業機會增加,年輕人的工作待遇能夠改善;讓當局有稅收能夠擴大社會福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到經濟增長的果實。不此之圖,仇視大陸,台灣只好在邊緣化的宿命中自艾自怨、伊於胡底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