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時報:辯論並未改變北市選情格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9 11:58:41


  中評社台北11月9日電/本屆台北市長選舉的基本格局是綠營熱情、藍營冷漠。電視政見辯論是連勝文反敗為勝的契機,但這場辯論結果並未撼動基本格局,甚至可以說,連營企圖把選戰打回藍綠基本盤對決的努力,已被柯文哲三言兩語巧妙破功。柯文哲居領先地位,選情顯然不利連勝文。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柯文哲這場辯論的策略可謂高明,穿著襯衫不打領帶,反映平常心,也是刻意想要貼近民眾。他的肢體語言揮灑自然,精神及語調似乎沒有受感冒影響。美中不足是不夠抬頭挺胸,頻頻低頭看稿略顯佝僂,尤其與連勝文並肩而站,襯托得更加明顯。柯文哲的發言內容多訴諸感性,政策主張卻不夠具體。

  柯文哲的策略主要是緊扣社會對國民黨執政的不滿,並強調應該超越藍綠對立,才能改變現狀。必須承認,這樣的主軸確實符合台灣社會當前的主流意見。但是美麗的詞彙與感性的訴求,最後是否能真正實現,還有待未來理性檢驗。如果柯文哲能提出相應的政策,應該可以增加民眾對他的信心。可惜的是,柯文哲始終沒有能好好說清楚政策主張。

  柯文哲主張開放而清廉的政府,但是只提到會議紀錄上網雲雲,顯然不足,甚至流於表面。柯文哲強調超越藍綠,批評興票案是政治操作,又肯定蔣經國前總統及郝龍斌市長來拉攏橘、藍選民,這固然有利於爭取選票,卻沒有真正探觸到藍綠政治惡鬥的問題核心。甚至柯文哲在辯論中首尾呼應、念玆在玆的市民參與市民社會,基本態度固然可取,但是恐怕誤解了市民社會的真正意涵。柯文哲對公民代表或連勝文提出的許多質疑,都沒有能給予充分的正面回應。從辯論技巧來看,未必有錯,卻不像一貫直言的柯P風格了。

  柯文哲這次的整體表現,或許可參考連勝文在結辯時的評價:是社會不滿的出口,卻不是出路。柯文哲或許成功反映了社會的不滿,但他畢竟是競選台北市長,要說服選民,自己不只是社會不滿的出口,更是可行的出路,柯文哲須在下一次辯論時補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