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以國之名悼念逝者 眾志成城邁向復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13 09:46:22


 
  順乎民意的有力之舉,喚起了全體中華兒女對死難同胞的深切緬懷。今年7月6日,由新華網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共同籌建的“國家公祭網”正式上線。截至目前,網頁瀏覽人次超過5000萬,300萬多人在線祭奠和留言。
 
  銘記歷史警示,矢志不渝維護和平
 
  12月9日,南京農業大學的數千名師生,把自己手工製作的白色菊花和千紙鶴,組成“12·13”字樣,寄托對遇難同胞的哀思,表達牢記歷史的決心;12月10日,1213名解放軍官兵冒雨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勿忘國恥圓夢中華”主題宣誓儀式……
 
  銘記歷史,警示未來!
 
  今年7月7日,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
 
  無需回避!正是由於近代以來中國的貧弱,才導致河山被踐踏,生靈遭塗炭。
 
  “南京大屠殺是落後就要挨打的血淚教訓。”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說,以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意義在於讓國人的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
 
  必須警惕!長久以來,一小撮日本右翼分子罔顧歷史事實,以篡改教科書、污蔑幸存者、糾纏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數字等方式,妄圖達到抹殺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的目的。
 
  “公祭將是對妄圖否定歷史的日本右翼又一次有力回擊。”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經盛鴻表示,舉行國家公祭,體現的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意志,體現的是捍衛歷史的堅定決心,同時更在向世界宣示,歷經侵略戰爭災難的中華民族,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銘記歷史,南京在行動。從12月起,南京市將南京大屠殺專史課程列為中小學必修科目。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吳曉茅表示,對那段災難歷史,南京人有著切膚之痛,強化相關歷史教育,應成為全市青少年歷史觀教育的重要內容。
 
  銘記歷史,中國在行動。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與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一同被設立的,還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今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每年,“7·7”“8·15”“9·3”“9·18”“9·30”“12·13”這些重要的時間節點上,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都在傳承著一個民族的深沉記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