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慕明在對話中。(中評社 楊犇堯攝) |
最簡單的,如果馬英九也一樣緘默的話,大家還是一樣在食用地溝油。但所有責任之所以全部加在他頭上,則是因為他本人的軟弱。一個領導人碰到這樣的問題如果能有快速反應,今天的局面也不至於如此。而正是因為馬英九本人也有太多缺點,讓公眾把一些不屬於他的缺點也變成是他的缺點,那麼他本人的缺點就更被凸顯了。
例如“八八水災”的時候,誰讓馬跑去最前線?你可以在一線,但不該在最前線。那時候你在最最前線設立帳篷,陳菊等人卻在後面,這樣的馬英九就沒法展現出最好的的領導力。
大家都覺得馬英九自我感覺良好,他覺得自己可以改進,可是他做不到,明明都是別人的事情,都攬成自己的,自己走到前線,卻變成炮灰。作為“總統”,他本應該在大房間中打電話,坐鎮“總統府”做指揮。
這20年來,最重要的是什麼?今天台灣教出來的25年以下的青年,都不認識中國,只說自己是台灣人,所以我現在和年輕人溝通很睏難,以前我出去有很多粉絲,但在現行教育系統出來的人已經與我有鴻溝。
教科書需要改回來,因為教育是根本。這與政治沒有關係,先談歷史,我們不用去談國共內戰,但台灣如何保住的該談吧?這段歷史應該談,你去問台灣青年,“耕者有其田”,他們懂嗎?這是事實,可對青年人,我們從農業社會變成輕工業再變成資訊工業,這些歷史發展過程卻全部都不提。
在改回來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要提太久遠的事情,朱立倫說要“內閣制”,這才多久的事情,還不到20年時間,你們要改回“內閣制”,當年的圖像都找得出來——在中山樓,只有我們的聲音,我們當時就要求“內閣制”,兩黨合作,結果我們有人被打破了頭。可這些事情,年輕人都忘了。你們當年各有盤算,合作起來變成跟原來的雙首長制完全相悖。現在20多年消耗過去,大家繞了一圈,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在李登輝、陳水扁當政的20年裡,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內容十分扭曲,對於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都沒有給予正確的論述。事實上,在抗戰時,蔣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內”,毛澤東則呼籲“一致對外”。抗戰之後,內戰又起,三大戰役後,共產黨軍攻破江陰要塞,渡江成功,國民黨敗走台灣,才形成了當前的兩岸格局。但對這些歷史,台灣年輕人並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