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文化評論:媚俗化與妖魔化聖誕節都過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26 10:28:04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許多人既過西方情人節,也把“七夕”當作中國情人節過。對他們來講,西方節日或傳統節日,都只是個可供娛樂的日子,真沒想那麼多。

  剛過去的聖誕節,再度成為一場文化爭論的對象。據悉,國內一些高校發生抵制過聖誕節的活動:西北大學在平安夜組織學生觀看傳統文化宣傳片;溫州市教育部門發文要求不得在中小學校園內舉行聖誕主題活動。

  這些針對聖誕節的抵制活動,大多打出了弘揚傳統的口號,似乎一過洋節,傳統就可能淪喪了,這更多是一種自我誤導。對許多人來講,過聖誕節並不等於拋棄傳統節日。例如,許多年輕人既過西方情人節,也把“七夕”當作中國的情人節過,毫無違和感。對他們來講,無論西方節日或傳統節日,都只是一個可供娛樂消費的日子,真沒想那麼多。

  把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對立,多少也折射出一種狹隘的文化心理。從歷史來看,聖誕節進入中國並非始自近年。但至今為止,也沒發現這個洋節日有取代傳統節日的趨勢。而這些年來海外卻也興起一股中國“春節”熱。許多海外城市的街道、商店會在春節期間張燈結彩,恭賀中國新年。

  這也表明,在一個全球多元化時代,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對話已不可避免。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點就是開放和包容。如在唐朝時期,世界上各種宗教文化都能在中國擁有立足之地,而那個時代反倒呈現出開放自信的氣勢。又如,國內許多地方至今都會舉行慶祝佛誕日的民間活動,佛誕日是典型的外來文化產物,卻也深植於這片土地。就此而論,難道身著漢服就是在弘揚傳統嗎,恐怕未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