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工商時報:明年是中美貨幣大戰的關鍵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29 10:21:30


 
  因此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和出口成長的放緩,實在不令人意外。因為歐元區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日本則是其第三大貿易夥伴,自今年下半年歐洲央行(ECB)推出一系列非傳統貨幣政策措施,例如執行負利率政策,引導歐元貶值,以打擊通縮,至今歐元兌美元貶值超過10%以上;日圓則在安倍政權的三箭措施下,本來就一直走弱,而在美國宣布QE退場後,隨即發動突襲,擴大貨幣寬鬆政策,引爆日圓進入另一波的重貶行情,至今日圓兌美元已至120日圓的價位。這兩大經濟體的貨幣貶值,再加上受到日圓貶值而帶動的亞洲貨幣貶值,對中國貿易競爭力的影響不可謂不大。也因此全球市場人士都在觀察:中國政府將如何拿捏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使其得以兼顧人民幣國際化的長期目標,又可以不傷害中國經濟和出口貿易的發展。

  就在這種詭譎局勢下,全球市場發生了微妙又意外的變化,那就是一向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價格,因為美元強勢,本來就會出現價格下滑,以反映其真實的價值。但在此同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卻不管石油市場因經濟走弱需求不振,為了維持其市場佔有率,仍堅持不減產,導致石油價格出現前所未見的劇跌現象,若與今年6月的高點105美元比較,油價重挫已達40%以上。

  由於油價重挫,石油出口大國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國家,接二連三發生經濟停滯和金融不安的情形,因此自然而然的向中國靠攏,與中國簽訂石油或天然氣的供給契約,並接受人民幣支付,或是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不再以美元做為支付貨幣。這些都一步步擴大人民幣的流通,為人民幣國際化建立基礎。這些都是因為大環境的協助,使得過去幾年中國努力與各國所簽訂的貨幣互換協議,在此時更加展現其成效,讓中國對人民幣的國際化又多了信心。在此同時,油價下跌對仰賴進口能源的中國經濟體而言,更是增添一項利多。

  然而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而使人民幣和美元一樣成為強勢貨幣,卻是一刀兩刃,其背後勢必以出口競爭衰退和經濟成長減緩為代價,到底大陸可以忍受多久的經濟走緩,人民幣走向就是最重要的指標。早在今年年初,人民幣就曾一改長期走升格局而反向走貶,讓國內許多人民幣投資者遭到損失;惟不到一年,在國際情勢變動下,當大家認為人民幣該貶值時,它卻和美元一樣強勢。明年兩種貨幣的動向勢必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由於台幣同時與美元和人民幣的關係都很密切,如何因應央行應未雨綢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