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反腐與改革,一個硬幣的兩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31 08:56:43


  中評社香港12月31日電/央視反腐中有個獨特的現象,被“反”掉的人均被認為是“能人”。他們業務拔尖、能力出衆,但偏偏成了腐敗一員。這正是央視這種官方機構的獨特生態:機構身處產業發展大潮中,不得不進取改革,但體制的束縛卻又迫使開拓者採取“曲綫救國”的方式,這種方式往往就為暗箱操作和權力尋租留下空間。

  美國《僑報》12月30日載文《反腐與改革,一個硬幣的兩面》,文章說,在央視,事業編制、台聘、企聘、項目制用工等員工的不同身份對應著不同的工資、福利、地位和發展空間。這種被廣為詬病的混亂用人制度卻為央視這些年的擴張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這種“制度創新”毫無疑問有著“原罪”,而且它讓部分領導壟斷資源分配的權力,提供了腐敗的空間。這種頗為諷刺的現象所引起的思考甚至已經超越了反腐本身,從而提供了利用反腐促進體制改革的契機。

  相較而言,高校更具有傳統特征,因為中國的高校尚未像媒體那樣直接作為參與者投身到市場競爭中去。也正因此,高校的反腐更直接地體現出“不受制約的權力導致腐敗”這一根本規律。中國家庭對高等教育的重視讓許多高校都成為香餑餑,從而讓許多高校領導手中的權力成為被追逐的資源,而當其不受制約,招生黑幕這樣的腐敗就難以匿跡。

  同央視反腐一樣,人們也期望高校反腐可以促進改革。高校招生及高考制度的改革與百姓利益直接相關,它們這些年推進困難恰因利益集團的阻撓,而貪腐收益構成了利益集團如此妄為的動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