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陳長文:解開政黨惡鬥的死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12 10:49:22


 
  要強調的是“執政黨不夠爛,在野黨不會贏”這個“公式”,筆者指的不只是民進黨,2000年到2008年,國民黨在野時也以“國會”多數黨的實力,杯葛了民進黨的許多政策。但若要兩相比較,國民黨的杯葛學是學得不如民進黨,馬執政8年,民進黨在“國會”裡都是“少數黨”,其杯葛的能力,卻遠遠大於國民黨在野時的多數。顯然,民進黨結合了社會能量的全面杯葛,也確實奏效了,其取得政權的機會大增。

  這也將造成一個更加可怕的惡性循環,這不啻告訴國民黨,如果在野了,一定要變本加厲杯葛執政黨,拖垮台灣也在所不惜,這才是台灣民主發展最大警訊。

  民主政治,不在於消除人的鬥性,而在於改變鬥爭的形式,讓人類社會的鬥爭型態,從暴力轉向和平,這一點,是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最大的貢獻,也是台灣過去60年得來不易的資產。

  民主政治,將赤裸裸、叢林式的流血鬥爭,轉化每隔一段期間就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的選舉,想要競逐政治權力的政黨及其政治人物,其戰場就是以選票結算的定期或不定期選舉。

  只是,雖然民主選舉的“爭”,可能比起其他政治體制來得“文明”也比較“和平”,但本質還是一種“鬥爭”,或者,至少是“競爭”。

  因為,民主選舉的運作邏輯,終究還是不脫“勝者為王”、“成王敗寇”。於是,在政治角力的場合上,爾虞我詐的情況會屢見不鮮。但這樣的機關算盡如果嚴重到拖垮國家的前進,人民就不能夠坐視,人性固然是造成政黨惡鬥的基礎根源,但這樣的人性,不可能完全根除,卻可以一定程度透過調整制度(例如,選舉制度的修改及採用負數票、啟動民間“國會”觀察機制等)來約束,甚至可以這麼說,政黨間存在一定的鬥性(或競爭性)並非全然是壞事,重點在於國家的主人—選民如何讓鬥爭(比爛),轉向競爭(比好)的方向修正。

  當然,這一門課不容易,但卻必須立刻做,因為我們不能坐視那兩條龍繼續惡鬥,把我們安身立命的台灣夷為焦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