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淮安市從2004年起,依託三家大型熱電廠對部分小區集中供暖,目前供熱管網已覆蓋30多個小區、2.6萬多戶。小區有沒有集中供暖,已經成為當地居民買房的重要參考。
合肥市從2005年開始在商業小區推廣冷暖聯供的集中供熱方式。徐州市也於2013年取締小鍋爐後,由4個大型熱電廠進行集中供暖,財政每年拿出1600萬補貼,市區20%的居民已經用上集中供暖。
供暖看溫度,跟著“寒舍”走
“國家有了扶貧線,但還沒有‘保暖線’。”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吳亦明說,當前南方供暖主要靠居民“自己想辦法”,“有錢才有暖”、缺暖“寒舍”多。
“供暖不能跟著緯度走,而要跟著溫度走,跟著‘寒舍’走。”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陳振樓建議,條件具備的南方城市應儘快把供暖納入整體規劃,及時做出科學決策。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震認為,解決南方供暖問題應該多管齊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南方現有熱電廠的大量供熱潛力,另一方面發展節能環保的供暖模式。從目前各地探索看,分佈式供能系統和熱電聯產是比較理想的兩種模式。
採訪中多位專家認為,在條件具備、需求旺盛的南方地區開展集中供暖,建設熱源點和鋪設管道,不僅可以填補供暖“窪地”,滿足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而且有利於經濟增長,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政府每年都有“實事工程”,如今水、電、路等都差不多了,該輪到供暖了。
“以前‘一線分南北’、排浪式執政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新需求,如何解決好南方供暖問題,也是一道執政考題。”吳亦明說。 |